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公益 >

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2-08-25 09:58

近日,位于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磁器口的“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开馆。有关曹雪芹在北京的居住地传说较多,其中在京西的落脚点就有十余处,如海淀正白旗、法海寺、门头村、北辛庄、四王府、北沟村、卧佛寺、峂峪、白家疃,石景山五里坨、慈善寺、双泉寺、谢草池、福寿岭等。为此,笔者对几处多有传闻之地进行了寻访,颇有情趣。

著书正白旗,死后葬于地藏沟

正白旗位于西山东麓的香山脚下,即国家植物园北园内,为清代西山健锐营左翼四旗之一。

从国家植物园南门入园,沿着林荫道,不多时便来到曹雪芹纪念馆,这里便是传说中曹雪芹家道中落后,先住在城里,后搬到西山正白旗的居住地,他在此开始创作《石头记》(即《红楼梦》),死后葬于该村东北面的地藏沟。

纪念馆的朋友介绍,早在20世纪60年代,红学家周汝昌、吴世昌、吴恩裕等就曾到香山一带采访。当地老人也有曹雪芹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前居住于四王府西边正白旗、门前有棵大槐树的说法。早年间在香山地区,人们还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编成单弦、莲花落、子弟书、打夯歌、八角鼓子等民间曲艺自演自唱。

 

1971年4月,居住在正白旗39号的舒成勋维修房舍时,在西耳房的西山墙上发现了一批诗文墨迹,其中有“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的题壁诗,与传说中提到的诗文很相似,引起史学界、红学界、文物界的关注。经考证,有人认为这里是曹雪芹晚年居住和写作《红楼梦》的地方。也有相当多的人持怀疑态度,他们逐条考查了题壁诗的出处,得出都是转抄古书中的结论,并对“故居说”予以否定。此后的40多年间,对“故居说”的争论一直没有中断,至今也无定论。

1983年4月,在正白旗39号旧址兴建了曹雪芹纪念馆(原拟称“曹雪芹故居”),展出与曹雪芹传说相关的物品以及《红楼梦》所描述的实物仿制品等,由此成为“红学”爱好者的寻访之地。

而今,曹雪芹纪念馆门前确有三棵古槐,其东侧的“歪脖槐”甚是奇特,与传说曹雪芹家门前的古槐颇为相似。

在纪念馆内参观后,我便向西北而行,去探寻距此不远,也是传说中曹雪芹在西山落脚地之一的北沟村。

居于北沟村,时常寻游樱桃沟

步行20多分钟,便来到卧佛寺西侧的北沟村旧址。之所以称其为“旧址”,是因为该村已消失,而今是植物园的梅园和西山实验林场卧佛寺分场所在地。

据红学家周汝昌考证,曹雪芹曾住在卧佛寺附近的北沟村。1963年出版的《曹雪芹》和《红楼梦新证》都认为其京西的居住地址在卧佛寺西南的北沟村:“曹雪芹当时的故居附近曾有成片的竹子,这倒是一个很好的线索。”

笔者访问过一位曾居住在北沟村的徐姓老人,他介绍了一些曹雪芹暂居于此的传闻。据说曹雪芹每天著书,吟诗作对,总是离不开酒。自南京迁居北京后,他的家境十分贫寒,所以常付不起酒钱,只好赊账。他不但文章写得好,还善于书画,最拿手的是山水画和画扇面。有时叫村里酒铺掌柜找来纸墨,随手画几个扇面,叫他拿去换些银子,算是抵了酒钱,所以在香山一带提起曹雪芹嗜酒,有“卖画钱来付酒家”之说。

北沟村的西北面是樱桃沟,古迹众多,而水源头的元宝石和石上松是两处奇观。据传曹雪芹在北沟村居住时,时常到樱桃沟里寻访古迹。他观“石中松”生出灵感,在《红楼梦》中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木石姻缘”的爱情故事。

北沟村东侧是古刹卧佛寺,传说那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琉璃牌坊,就是《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的原型,而卧佛寺中的行宫院、藏经楼、娑罗树等也在《红楼梦》中有相应的描写。因此,卧佛寺便成为一些“红学”研究者所认同的《红楼梦》背景地。

北沟村落散布在山沟两侧,村民大多姓徐、姜。1993年以后因北京植物园扩建,村民迁出,村落消失,而今已无踪迹可寻。

暂居门头村,与酒铺掌柜为挚友

门头村地处香山南麓,是京西一个颇有名气的古村落。明代《长安客话》称:“下碧云循故道而南,约十里许,曰门头村。盖此地为西山门径,故名。”清代《日下旧闻考》也有“门头村在今静宜园东南二里许”的记载,而今村落已消失,地名被沿用。

从国家植物园到门头村有直达公交车,不到20分钟,我便抵达了门头村站。

下车东行百余米左转,是一条梧桐树掩映的大道,向北而行,便是门头村。

1961年北京市文化局调查曹雪芹西山居所与葬地时,曾得到一条线索,认为曹雪芹一度住在北辛庄。红学家吴恩裕先生寻访中又听门头村的老人说,曹雪芹住过门头村。

《曹雪芹西山足迹考略》中列举了十余处曹雪芹在西山一带的疑似居住地,门头村是其中之一:“门头村紧邻西山健锐营右翼营房,是旗营官兵及家眷经常购物之地,曹雪芹对门头村、北辛庄、礼王坟一带较为熟悉,时有走动,民间早有关于他在门头村居住的传闻。”

在门头村附近寻访了近一个小时,不见任何古村落痕迹,只能依据“门头村路”大致确定古村落所在的位置。

80多岁、世居门头村的曹先生告诉我,据传曹雪芹在门头村断断续续居住了三个多月,是住在一位与他同在右翼宗学里任职的同事家中。这里远离京城,格外清静。曹雪芹寻访过村落周边的许多古迹,而村南面的礼王坟一带,他探访过多次。乾隆年间门头村有家“杏花春酒馆”,掌柜的姓杨,山西人,所出售的酒为自制陈酿,醇香四溢,许多人慕名而来,曹雪芹也慕名前往。这酒馆的杨掌柜上过几年私塾,识文断字,好看古书,还写得一手好字,很快和曹雪芹成了好朋友,所以曹雪芹一有空就到酒馆里来,谈天说地,聊古论今,还把写好的书稿拿给杨掌柜看,听他的见解,由此二人成为挚友。

记忆中的门头村,是一个很大的村落,主街为东西走向,沿街店铺众多,曾有三义庙、五圣庵、真武庙、铁关帝庙、曹家庙等,村外有菜地和果园。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四季青公社门头村大队,而今村落与农田均已消失。

出家北法海寺,还俗之后著“红楼”

门头村西面不远处的万安山上,有一座法海寺,传说是曹雪芹出家、悟禅的地方。

北京西山有两座法海寺,一座位于石景山模式口,另一座位于海淀香山南麓,一南一北相距数里,故以其所处方位,将模式口法海寺俗称为“南法海寺”,香山法海寺俗称为“北法海寺”。

传说曹家被抄后,曹雪芹随家人从江宁(南京)迁回北京,几年后看破红尘,在北法海寺遁入空门,并拜寺内的一位老僧为师。老僧了解了曹雪芹的身世后,对其多有开导。一年后曹雪芹领悟禅理,得以还俗,并开始创作《石头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写成。虽然此说未见史籍记载,但给法海寺增加许多传奇色彩,由此也引起红学界对此地的关注。

1964年10月,老舍先生在京西门头村体验生活时,也曾到法海寺寻访,并赋七律一首,其第三句“金玉红楼终是梦”后面注释:“父老传言,曹雪芹曾在附近北法海寺出家为僧。”

1991年9月11日,时年73岁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友人的帮助下,上山考察北法海寺,并凭吊曹雪芹,记有《万安山访古刹》。

到法海寺寻访,幸有该寺的朋友为引导,并向我介绍了该寺的历史与趣闻掌故,其中说到曹雪芹出家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

他介绍说,法海寺是在元代弘教寺旧址上于清顺治年间兴建的,民国时已破败,后毁于战火,但仍有一些建筑。因疏于管理,逐渐荒废,最后只剩下一座山门,几通石碑及柱基、柱础及残墙、乱石及古木,直到2016年才得以复建。而传说当年曹雪芹就住在寺内南侧禅房里,每日里打坐清修,十分虔诚。

在寺院里走走停停,寻访了一个多小时,除了整体格局没有改变外,多为新的建筑,古迹极少。但寻访于此,收获颇丰。

分享到:
文化视角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特别关注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