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话题 >

【春节联欢】贵州省文联主席包俊宜:向全国人民拜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2-13 17:38

金虎辞旧岁,玉兔送春来,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人间万象新。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在此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祝福,恭祝大家幸福安康,家和兴业、新春愉快、万事如意!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民族风骨,攀登艺术高峰,饱蘸浓墨书写精彩壮美的时代华章。过去的一年,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情系人民、辛勤耕耘,推动书法创作欣欣向荣、书法事业蓬勃发展。在即将到来的癸卯兔年;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挥毫,充分发挥文以载道、以艺弘道的作用。坚持守正创新、承古开新,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营养,以笔墨形象展现中华气度,以精品力作阐释中华美学,在挥笔运墨中展现中国风、中国味、中国情。

包俊宜,1955年11月生于贵阳,祖籍江苏太仓,1982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主席。

先后出版有《凤翔千仞——包俊宜书法作品集》《包俊宜书赤壁赋》《包俊宜书法篆刻集》《对山集、包俊宜卷》《包俊宜书法》《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虚室生白·包俊宜书法集》《包俊宜书唐诗》等专集。

笔墨见品格 传承显担当

书法是一门能感动人的艺术,这缘自它书写技巧的纯熟与创作意识的独特境界。个性化的书写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突破,这种突破需要坚实的传统脉络。一幅优美的书法作品,要给人一种经久的艺术感染力,或如前人所谓“耐看”,意为越看越有味道。我的作品离这个要求差距甚远,正在上下求索中。初看似乎有点特色,继而细观则缺陷甚多,故而压力很大,然学习动力也正饱满,最终的造化当来自勤书与学养的融合,庶几可有待来年的观察与现感了。——包俊宜

包俊宜 草书诗一首

包俊宜先生于篆、隶、行、草、甲骨诸体兼善,近年来,尤其对金器、石碑上那些散发着浑厚宏肆而又不失端庄古朴之气的大篆书法甚为喜爱。中国哲学讲求“造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工”,庄子强调的“以道不以巧”即突出了天工的地位;董其昌言“以天地为师,其次以山川为师,其次以古人为师”,也将师法天地放在艺术研习的第一位。书法乃抽象艺术,不似绘画、诗词般,可将山川、天地的具体形象描绘出来,而往往只能以“非黑即白”的面貌来呈现天地精神。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法是更能考量作者心态和境界的一种艺术形式。

包俊宜 作品

作为中国书法母体的大篆艺术,可谓非常接近自然界万物的形象艺术,称其为以“天地为炉”的书体也不为过。对大篆艺术的研习可谓一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过程。大篆一直在书法中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它就好像一个远古的巨人,既古老、朦胧,又真实、清晰。在当今世界,整个书法艺术已经慢慢地整体步入了纯艺术的殿堂。实用性和工具性已经不再是书法特有的标签,而大篆这样一个在秦以后漫长年代中一直不扮演实用角色的书体,在这个时代中反而暗合当今书法发展的趋势。包俊宜先生选择大篆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足见其远见卓识。

包俊宜 草书诗一首

任何艺术都面临着“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正如包俊宜先生在《未来形势》一文中所写,“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中,继承传统无疑是必经之路,吃透传统是事半功倍的不二法门,开拓创新是终极追求”。先生在精研大篆传统的同时,也始终在开拓创新这条艺术的终极追求道路上努力着。他在进行大篆创作时,将先秦金文和晚清小篆融会贯通,寓个人面目于笔情墨趣,并把简牍、帛书等民间书法的元素寓于其中,甚至“引草入篆”,实现了大篆书写自由度与灵动性的最大化。因此,先生的大篆艺术自成一家,观来耳目一新,与时人相比有了很大的突破。包俊宜先生赋予了大篆艺术新的时代气息,可谓实现了大篆艺术的“创作型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包俊宜作品赏析

包俊宜先生以其顽强的毅力、超然的耐力、出色的能力,游刃于自身书法创作的深度与书法组织工作的广度二者之间。既能坐忘心斋,独善其身,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又能担负使命,兼济天下,为弘扬中华传统而殚精竭虑,实乃当今书坛真正的书之大者。

包俊宜 篆书诗一首

包俊宜作品

包俊宜 草书诗一首

包俊宜 国画作品

包俊宜作品赏析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文章仅供参考,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