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人物 >

诺奖得主卡尼曼:“噪声”是影响人类判断的黑洞

来源:新京报| 2021-09-17 17:46

我们为什么常常会做出糟糕决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新近出版的《噪声》中指出,这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噪声”对决策的影响,决策过程中的噪声远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多。新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噪声》的两位作者丹尼尔·卡尼曼和奥利维耶·西博尼。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很多人都关注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世界各国在应对新冠的方式和政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把范围缩小到欧洲,这种现象就更让人困惑。这些欧洲国家在优先事项、主要目标、卫生系统、治理模式以及你能想到的几乎所有方面都非常相似,但最终选择的疫情应对政策有着巨大的差异。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想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有些国家的疫情日增病例数字时不时冲上热搜,有些国家却能成为他国借鉴经验的典范。

这种现象是如何造成的呢?最近,有一种新颖的观点认为:并非这些国家不想做好防控措施,只是他们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误判了形势,导致了决策的失败。

 

研究这类现象的学者把这种决策中的干扰因素称为“噪声”,提出者是行为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今年87岁高龄的丹尼尔·卡尼曼学术成果丰硕,他擅长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并在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人们在决策中为什么会出错?这一直是卡尼曼研究的主题。很多读者都读过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在2012年上市后长期出现在全球各类畅销书榜单上。时隔近十年之后,卡尼曼和另外两位作者共同完成了又一本面向大众的著作《噪声:人类判断的缺陷》。

 

诺奖得主卡尼曼:“噪声”是影响人类判断的黑洞

《噪声:人类判断的缺陷》, [以] 丹尼尔·卡尼曼 / [法] 奥利维耶·西博尼 / [美] 卡斯·R.桑斯坦著作,李纾/汪祚军/魏子晗译,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9月。

 

《噪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作《思考,快与慢》的续作。卡尼曼认为,人类决策中的错误是由“偏见”和“噪声”组成的,《思考,快与慢》回答了“偏见”产生的根源,近期出版的《噪声》则分析了另一个影响决策的因素。

《噪声》指出,人们之所以常常会做出糟糕的决策,都源于忽略了“噪声”对决策的影响,甚至是那些在激烈的竞争中已经胜出的组织也无法做出完全精准的决策。“噪声”是影响人类判断的黑洞。决策所在之处,就会有噪声,噪声远比我们预期的要多。

卡尼曼在对谈中说道,写作这本书也想传递给读者一个重要信息:噪声的存在告诉我们,人们彼此之间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如此的迥异,差异之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如此说来,《噪声》的价值更在于提出问题。作为一种“人类不完美”的证据,如果噪声注定是无法被消除的,那么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如何在适当的情境下减少噪声,而在另一些情境下理解噪声存在的必要性。

在下文的对话中,《噪声》的两位作者具体分析了为什么决策中总是夹杂着“噪声”,为什么我们又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如今火热的人工智能与算法,能否成为减少噪声的解决方案?

分享到:
文化视角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特别关注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