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人物 >

金寨县老山头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全

来源:中国网| 2023-02-13 17:42

能人返乡创产业 ,勇当致富引路人

——访金寨县老山头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全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才陆续返乡,成为引领乡村发展的带头人。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党中央强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必然对家乡的情况更为熟悉了解,更能把握乡村发展的难点、痛点,也更深刻的了解乡村问题的解决之道。因此,为了乡村发展,需要积极吸引人才返乡,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17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启动“能人回归工程”。李德全作为土生土长的金寨县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回乡担任桂花村的“名誉书记”,并兼任村创福公司的董事长。他把企业发展与家乡发展、把个人富裕与金寨县的父老乡亲共同富裕紧密连在一起,在加快自身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帮助家乡发展。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宣传推介家乡,回乡投资兴业,为家乡牵线搭桥。在共同致力于金寨县跨域赶超中显实力、展风采、作贡献,李德全谱写出了从外出逐梦到返乡筑梦,实现乡村振兴的壮丽的篇章!

 

情系桑梓 返乡创业回报家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徽省六安市山清水秀,培养出李德全豁达朴质的性格。1997年,李德全辞去工作,先后到上海、广东打拼,凭借着敢闯敢拼和踏实肯干,很快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脉,让他在广州闯出了一片天地,创办的广州市花都区金泰龙通信配套设备厂年产值高达1.2亿元。在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时,他也不忘心系家乡发展。李德全担任金寨县广东创业协会的党委副书记,时常号召在广东奋斗的金寨县人们要时刻关心家乡各方面的建设。2016年,正当金寨县处于脱贫攻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意识到金寨县要想摆脱贫困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需要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更需要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积极参与。于是,县委与县政府启动“能人回归工程”。这让一直寻找机会能够对家乡有所贡献的李德全看到了机会。

“这是我生长的地方,希望能回来为家乡脱贫出点力。过去山里劳动力大量出去打工,空巢的很多。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就业,农村才能真正活起来。”李德全情不自禁地说。世界上最纯的土地是乡土、最厚的情谊是乡情、最美的声音是乡音。在临近天命之年的李德全怀揣回报家乡、回报乡亲父老的情怀,毅然回到家乡,开始为家乡建设发展而努力。

皖西边陲,大别腹地,山清水秀,物新景美,这就是最真实的金寨。作为著名革命老区的金寨,不仅有着“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的美称,同时这里山水条件得天独厚,是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主产区,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要摆脱小、散、弱的小农经济,不能走低端农业的老路,李德全认为破局的关键就是根据乡村资源发展乡村产业。为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做好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被任命为桂花村的“名誉书记”的李德全立志要在“茶产业“上下功夫。

多措并举 稳步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来源,乡村产业的发展正在给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改变。李德全就在其中探索出了一条产业+人才的乡村振兴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李德全首先在金寨创办安徽汉能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标准化工厂,占地43亩,注册资本5000万元,总投资将超过8000万元。同年他又在麻埠镇桂花村创办金寨县老山头茶叶有限公司,建有“六安瓜片”车间、综合茶生产车间一栋(三层),面积2500㎡。2008年,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高温杀青、理条做形、炭火烘烤均属于传统非遗工艺。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为了进一步提升六安瓜片茶叶加工技能水平,促进茶产业发展。李德全带领成立六安瓜片传统工艺师带徒培训中心。每年高薪聘请专业的炒茶师傅开课授业,村内的农民积极参与,几届下来,就为行业培养了近百名炒茶师傅。通过“师带徒”模式的带动不仅让村民们掌握了手艺,更解决了就业难题,实现了不出远门,在家就能实现增收脱贫的梦想。实现了人才培养计划,为了解决产业链的难题,李德全则将发展方向瞄准了补短板上。六安瓜片的采摘与众不同,因其只取叶的特性,六安茶的采摘期只在谷雨期间,只有短短二十至三十天的时间。为了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李德全开始潜心研究黄大茶工艺,推广黄大茶项目。不仅解决了茶春节单季节产出的短板,更解决了附近村民短期就业问题。同步改造老村部房屋8间320㎡,建设茶文化体验馆;依托村扶贫驿站、文化乐园400㎡展厅用于茶产品展示及营销,打造本土电子商城“桂花公社”,加快六安瓜片全产业链开发。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脱贫致富,李德全在村里流转了200多亩闲置土地,带动40余户贫困户发展增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为了尽快实现精准脱贫,2018年,老山头茶叶成功申报就业扶贫基地,不仅在春茶季节吸收贫困劳动力,更吸收10名贫困劳动力常年就业,每月均固定解决10名贫困户就业。李德全还与贫困户祝祖严开展结对帮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使得祝祖严一家在2017年到2018年的一年时间中累计增加收入达到近7万元。

近年来,金寨县茶产业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逐年提高,品牌形象及美誉度持续提升。李德全在探索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农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突出成绩。2018年老山头公司年创利润100多万元,50多人在公司就业,其中贫困人口35人,带动全村108户贫困户增收,在公司的带动下当年2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而且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23万元,桂花村实现从贫困村出列。

赤子情怀 矢志不渝共奔小康

不管是发展产业或是做产品,李德全深知质高于多的道理,“做产品带有情怀,要始终怀揣一颗匠心。产品的价值不在于成本与利润,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故而李德全对公司对品牌的发展寄予厚望。他将品牌取名为柳枝堂。“杯杯万象,一品相思”,杯杯万象则强调茶叶的属性,茶博大精深,茶叶生长的环境不同,对营养吸收能力不同,品质就不同,而人对于茶的理解也不同。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品乡思则是李德全希望大家喝到六安瓜片茶时能激发每个人儿时喝茶的联想并触发大家对家乡美好的记忆。这份对于茶浓厚的热爱感情及对家乡的感恩之情,让李德全更有动力持续奋斗。“脱贫了,还不能只看眼前” 李德全说“我得去找找新路子”。“就像做企业一样,我认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方式是多样化的,根据每个乡村自身的环境和条件,基于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美好追求,努力实现村民收入多样化。”对于桂花村未来的发展,李德全制定了发展规划,明确了以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为主,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方向。他投资500万元兴建电子商务示范街,规划新建有民宿样板项目。基于茶文化的发展优势,突出“茶+旅游”模式,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推出丰富多彩的茶旅游精品线路,构建桂花村茶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讲好桂花故事,发展桂花文化,建设桂花产品,实现多产业联动、产业融合发展。

李德全立志将桂花村建设成为老百姓心目中最美丽的、最留恋的乡村。外出的人员,无时无刻不在盼望回到自己的家乡,留守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留守的儿童不再每天期待着自己的父母回家,一家人其乐融融。他坚定地相信在县委县政府与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齐心协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始终矢志不渝,笃行不怠,美丽幸福的桂花村就一定能建设成功!

 

分享到:
文化视角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特别关注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