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网| 2023-02-16 14:54
惊鸿一瞥入梦瓷 ,淬炼制瓷观人生
——访中国陶瓷艺术非遗传承人郭金殿
郭金殿,1986年出生于“世界瓷都”—— 德化。自孩童时期就经常出入 各陶瓷企业之间,在耳濡目染之下他逐渐对陶瓷产生浓厚的兴趣,完成学业 后就一直从事与陶瓷相关行业,至2010年更是投身于陶瓷制作当中。期间他 还熟练掌握了从陶泥至各种窑口、釉色、配套及各种传统器型复刻优化,一 直致力于将传统器型与现代美学融合的研究中。
拜师学艺,郭金殿一心钻研、日复一日地研习制瓷技艺里的上釉、烧 窑等所有工序,数年的修行,终于学有所成,回德化修窑建窑、精进宋瓷工 艺。他用汗水浸润着漫漫窑火,用匠心保持着安静的心境,用满腔热情守护 着宋瓷工艺,“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郭金殿,1986年出生于“世界瓷都”——德化。自孩童时期就经常出入 各陶瓷企业之间,在耳濡目染之下他逐渐对陶瓷产生浓厚的兴趣,完成学业 后就一直从事与陶瓷相关行业,至2010年更是投身于陶瓷制作当中。期间他 还熟练掌握了从陶泥至各种窑口、釉色、配套及各种传统器型复刻优化,一 直致力于将传统器型与现代美学融合的研究中。 拜师学艺,郭金殿一心钻研、日复一日地研习制瓷技艺里的上釉、烧 窑等所有工序,数年的修行,终于学有所成,回德化修窑建窑、精进宋瓷工 艺。他用汗水浸润着漫漫窑火,用匠心保持着安静的心境,用满腔热情守护 着宋瓷工艺,“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精湛工艺展历史,真诚之至融发展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郭金殿谈及陶瓷工艺的发展时,他认为,德化的 陶瓷工艺发展历史较为久远,其具有更为浓郁的地域和人文特征。在德化陶瓷中,可以体现出我 国发展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特色,通过对历史的再现、名家的传承及培育,来完成对陶瓷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德化的精神文化以及德化对经典器物的重视都充分肯定了陶瓷文化,同时德 化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器物传承和文化认同等功能。不但能够鼓励匠人将传承的陶瓷技艺继续传承 和发扬下去,同时还可有效地吸引新一代的年轻人主动去了解和发扬陶瓷文化,从而激起陶瓷文 化的新的发展热潮,从实物到精神层面来展现文化自信。如明代大师何朝宗、现代大师苏清河等 均是陶瓷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典型代表。艺术大师不但致力于对陶瓷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同时还 会运用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作为家训,通过设计、技艺、外观、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拓展了陶瓷艺术 的知名度, 使之成为国内外追捧的精湛工艺,大师们致力于构建陶瓷帝国、传播陶瓷文化的笃行, 都令郭金殿对他们感到无比的认同并且由衷的钦佩。
郭金殿胸怀着发展和完善陶瓷行业的宏伟壮志,以“通过严谨完善的美学思考理论促进传统 器型与现代美学的融合”这个想法开始了自己的实践。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人系统性地提出融合理 论,郭金殿只能自己不断地慢慢摸索,在大量的实践中反复对比,力图找到陶瓷美感与实用性的 最佳契合点。他说:“宋瓷注重审美淡雅、余韵形态之美, 亦将功能形态发挥到极致, 在提高产品烧制率的同时,也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这符合当今持续发展的理念,宋瓷釉色、纹饰之韵。但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需要在尽量还原宋代美学的前提下, 融合当今的使用场景发展,提高实用性。与此同时,宋瓷大师的经典作品难以超越, 本身就是完美的,那又何必改变它,把它复刻下来就行。”郭金殿对陶瓷艺术美学的深入思考,使他为自己的作品赋予了深厚的感情和真挚的故事,从而让他的作品的内涵得到极大的升华,令作品的形象变得更为饱满深刻。如婴戏纹,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将肌肤稚嫩,情态活泼的童子置于花丛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 攀树折花,追逐嬉戏, 真切动人,生活气息甚为浓厚,他的作品“爱莲说”则诠释了宋代周敦颐笔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的莲花形象,每个意象隽永的作品背后都蕴含着他历经无数个日月的呕心沥血,也都经过时间的沉淀。古人云:“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郭金殿不仅有着勤于思考的沉稳,也拥有着持之以恒的耐心,他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更像一位禅师修行多年由渐悟到最后突然顿悟的过程,融合现代美学探索陶瓷,正是郭金殿陶瓷创作、陶瓷审美的乐趣所在。
每一次抵达, 都意味着新的出发。以恒心坚守初心、用执着诠释坚守, 坚定信念、勇毅前行, 郭金殿不断地开辟、发展行业新境界,攀登人生新峰峦。有过刻苦学习、融合发展的实践,也有 着精湛工艺对他的熏陶,郭金殿一直恪守着传统手工艺人最虔诚的匠人之心,坚守着自己心中那 一片美好纯净的天地,择一物、钟一生,真诚之至融发展,制瓷已然成为他的信仰、他的所有。
技术好风凭借力,行业量产上青云
正如雪莱所言:“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他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制瓷行业新的 生产经营模式,让郭金殿实实在在地从中获得了收益。革新思维、创新思路、打开新局,郭金殿 抓住了“技术革新”这个机遇,利用 3D 打印、智能排产、辅助数据模型修复、生产数据分析、 服务全流程标准化管理等功能,新技术帮助他提升了实际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对实地生产 人员的依赖, 实现了对生产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他说: “设计初稿后, 利用 3D 打印技术打印样品,感觉产出的成品各方面都很不错了, 那再去量产, 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技术好风凭借力”, 这对他的制瓷及陶瓷产品产业化,还有取得在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方面发展的主动权,抢占市 场需求的制高点, 以及加快他的陶瓷工厂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郭金殿补充说:“我们将烧制过程尽量标准化、流程化,并记录在案各项数据,对其进行量化分析,这将有助于我们的量产。”郭金殿拥有占地面积 1000 多个平方的工厂, 3 座窑,二十 余位经验丰富的制瓷匠人,已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的制瓷企业,此前,陶瓷都是由制 瓷匠人手工烧制, 采矿、淘洗、拉坯、画坯、施釉、烧窑、画红、选瓷……72 道工序环环相扣。 繁重琐碎的工序对精准度的要求极高,原本制瓷过程中的分工是极其细化的,许多工匠一生只做 一道工序,拉坯的只管拉坯,施釉的只管施釉,而量化生产的应用显著降低了陶瓷的制造成本和 售价, 陶瓷价格更为贴近普通大众,也由此提高市场陶瓷的需求剧增,实现了“行业量产上青云” 的发展目标。
技术好风凭借力,行业量产上青云,在郭金殿身上,我们既可看到传统的陶瓷行业的勃勃生 机,又可感受到浓浓的现当代陶瓷文化氛围。民间的传统文化,一部分,随着传统的产业和传统 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瓦解或消失了,但另一部分却正在完成转化和重组,成为现代社会文化和经 济发展中所需要的重要的人文资源。正因有如郭金殿这样的人的坚守和默默耕耘,才为传统的陶 瓷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他们与当地工匠的交融与互动,催生了传统文化的重构与再造,实现了由 “遗产”到“资源”的转变。
人才断层引忧虑,心所向素履可往
谈及未来,郭金殿说“不断创新发展。高质量的传统艺术也需通过历代的教育和培养并进行 有效的传承。对千年文化和技艺的传承绝不仅依赖于短时间对作品和技艺的保存,而需通过培养 行业人才来传承工艺和精神,从而将物质和精神文化作为遗产传颂不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可作 为文化和技艺传承的重要渠道,只有通过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才能持续继承和发扬物质与精 神文化,为陶瓷技艺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此外也可为将中国传统艺术走向国际提供可能。”郭 金殿对人才断层忧心忡忡但仍保持乐观态度:原材料配制、成型、釉上釉下装饰、烧成等四大主 体工序,在每个工序下再分出多个辅助工序,如打杂、做坯、印坯、利坯、剐坯等, 并对每种工 序加以详细阐述。而今看来,这种精益求精、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工艺技术和工匠精神,对我 们的年轻人是不可想象的,工序环环相扣,但部分年轻人学这些不免有点心浮气躁,从一开始接 触制瓷,到十天后瓷器成型,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有些漫长。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对我们的陶瓷和 陶瓷工艺感兴趣的,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方式及方法,让年轻人真正喜欢和爱上陶瓷,包括生产 陶瓷的具体过程。
简约冲淡,清雅含蓄,心之所向,素履可往。郭金殿已将制瓷工艺文化融入他的骨血之中, 他说:“在路边看到一抔黄土, 我会想, 它可不可以烧制成瓷, 或者几块碎石, 我在想它们是否可以成为釉。”阅尽千帆归来,悟陶瓷之美。一瓷,是一抹丰盛的极简美学,凝聚翠峰碧波,融 入君子本色,书写哲思诗意。任红尘纷扰,任时光煅烧,郭金殿心底,留有一瓷的欢愉,铺开一 卷淡墨山水的远意。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郭金殿赞美他 目前的家乡,更是三倍地赞美德化的将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建设现代化国际瓷都的未 来,始于宋代且距今已有 1000 余年的历史的德化,必将继续传承和发扬陶瓷文化,深度挖掘千 年瓷都的人文底蕴, 创新陶瓷产业, 构建新时代陶瓷产品和话语体系, 扩大陶瓷贸易和文化交流, 更好满足世界对中国陶瓷的新需要和对中华人文理想的新期待,进一步展示中华古老陶瓷文化魅 力,阐释当代中国人文城市的创新发展。
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郭金殿对其所从事的陶瓷业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他深信唯有实干才能兴邦,只有脚踏实地、乐此不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地投身到陶瓷事业之中,传承、创新、发展好德化陶瓷文化,让祖先的智慧结晶和伟大创造,在现代人的手中得到传承创新、发扬光大,书写新时期德化陶瓷文化发展的锦绣篇章,交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答卷!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本报讯通信员陈松林、孙悦) 菊韵映古今,秋香满却月。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汉阳展区,将于11月1日在琴台绿化广场开展...
2024-11-05 17:47
11月1日,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暨武昌区第33届街头菊花展在武昌区首义广场璀璨启幕。此次菊展以山水武昌金秋齐舞为主题...
2024-11-01 16:44
( 本报讯编辑秦凤 )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一言道尽了菊花独特的风骨和魅力,美丽的菊花向阳开放,淡淡的清香四处飘...
2024-11-01 14:03
置身泛娱乐化的时代,消费者注意力愈发稀缺,每个品牌都在寻求与目标消费群体更高效的沟通。而自带娱乐化交互场景、有...
2024-11-01 12:10
10月26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盛大开幕。作为中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年度盛会,本次展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
2024-10-28 10:10
...
2024-01-13 18:45
中国晨报讯(通讯员史健)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
2023-12-27 14:10
CCTV今日视界讯(中国晨报记者刘宏 孙风荣) 为进一步提升山西大同、内蒙古乌兰察布两地经济交流合作水平,12月6日,大同...
2023-12-09 08:06
CCTV今日视界讯(张选) 村庄道路干净整洁,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干群关系和谐融洽今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
2023-11-30 22:49
CCTV今日视界讯(云州融媒记者刘茂喜)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第二中学顺利通过大同市教育局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2023-11-09 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