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网| 2023-05-10 10:48
白玉菌菇鉴真意,致富为民赤城心
——访西安市高陵区龙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中级职业农民周铁良
古时人们就用“白如白玉簪,香如玉田禾”来形容蘑菇之珍美,可见蘑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农业大国,粮食便是民生之大计,需要人来精心培育。而越是高品质的粮食,越需要人的精心呵护。菌类因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周铁良就是菌类的“守护人”之一。周铁良作为高陵区优秀高素质农民、西安市中级职业农民,曾获高陵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颁发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诚信企业家”称号,他一手创办的合作社荣获“中国品牌库会员单位”、“市级示范合作社”荣誉称号,中国中央电视台“品质中国”节目组也慕名亲临他的合作社拍摄制作内容。
鞠躬尽瘁研农道 优培菌菇应国需
1972 年,周铁良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由于家境艰难,他十五岁就辍学打工、做些小本生意来补贴家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贫困的生活并没有压垮周铁良,他不断突破,立足眼前大地,紧跟时代,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周铁良的目光投向了农业自动化、机械化这一方向。2010 年,周铁良开始他的第一次创业,其主要方向是规模化进行蔬菜种植和牲畜养殖。然而,创业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了六次创业失败后,周铁良曾一度想要放弃一切,但在农业农村和林业局农广校副校长王建斌的帮助和鼓舞下,使他满怀信心、咬牙坚持。也恰恰是周铁良“再进一步”的勇气,让他在 2014 年成功成立了西安市高陵区龙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对市场的进一步探索和了解,2018 年周铁良带领他的团队开始种植食用菌,这为他后来成为“菌菇大王”打下了基础。除了建立合作社外,周铁良还与自己的妻子一起建设了高陵区淑兰家庭农场,通过合作社和农户相结合的方式来自行研发菌菇并投入种植。在周铁良和他的团队坚持不懈、潜心钻研、脚踏实地的努力下,周铁良的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他建立了农业产业化标准基地,使“研、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更加完善,服务范围也由原来的本地扩展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在近些年更是开展了南果北种——南方水果运输跨省栽培等多个实用项目。
周铁良在发展农业的道路上一直坚持品质发展,也正是因此,周铁良并非一味接受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而是靠自己产品的品质在市场上闯下一片天地。对他来说,做好品质、依靠民心才是农产品行业长久进步的关键。有一次,农民在向麦地里打除虫农药的时候,风将农药吹向了大棚。周铁良知晓此事后,虽然十分心疼自己团队辛勤劳动的成果,但为了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他还是果断选择将飘满农药味的大棚所种菌菇全部拔除,这直接导致他们损失了七十多万元。“好品质才能卖好价钱。”周铁良不昧良心、恪守产品品质,时刻将顾客的健康放在心上。为了让自身的农产品走向更加开阔的市场,周铁良顺应国家农业发展机械化的趋势、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为了自己团队的长远发展,他在团队内部设立了一个专属的科研团队,用来勘测土壤酸碱性、调配种植湿热度等,一有机会周铁良就会向他们请教。在他的带领下,龙羽养殖农民合作社一直蒸蒸日上地发展着。近年来,周铁良的科研团队还向国家递交了自己的专利:将菌菇通过烘干做成淀粉,可以作为各类人群补充营养的早餐佳品。周铁良的农产品事业一直与国家发展齐头并进,不断为中国的强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5 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出,环保就成为了各个产业发展过程中必要关注的方向。回忆往昔,周铁良感叹,之前农业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没有农副产品,很多时候就是靠自给自足。国家实行环保政策后,许多玉米须、麦秸秆进入循环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有利影响。但尽管如此,农民手上还是没有多余的闲钱。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他坚定了使用国家提倡的机械化来带领农民致富的想法。然而,他兼济天下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在带领乡村致富这条路上,周铁良也受到过无数来自村民的怀疑猜忌,他也为此心寒过,但乡政府、村两委会的不断支持和心中不灭的理想最终让他选择不计前嫌,用最大的努力来获取村民们的信任。正是他的真心付出,换回了乡村发展的希望之火。
“毁誉由人,得失不论,是非在己。”正是他宽厚的胸怀,让中国农产品发展道路上多了一束不灭之光。他始终坚信“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他们一定会在助力国家建设绿色中国的同时切实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制造更多可能。
疫情折损守初心
善心驰援永念民
“天有不测风云”,2019 年疫情爆发,来势汹汹。为了及时防控疫情、以免扩散,许多省市实行封锁,而随之引发的某些省份粮食短缺等问题也纷至沓来。对于任何企业来说,疫情都是一次十分严峻的挑战。周铁良坦言,虽然后期由于疫情好转合作社可以开始运作,但年前统计合作社因疫情而带来的运输链延缓等各方面因素损失额高达两百多万元。尽管如此,周铁良还是没有将利益放在首位,而是坚持品质第一的原则。他始终坚持“种出来的有机产品不可以喷农药,要保质保量。做农业,品质占五分,宣传占五分。”周铁良双管齐下,在宣传上,他频出良计,举办食用菌菇技术广展、营销策划展厅来为自己的产品提高知名度;同时,在品质把控上也精益求精,周铁良会将产品运输到延安、榆林、陕南等地代为种植。一次回收后,由于疫情管控农产品在冷库存放了三个月,虽然食用层面上并没有问题,但在产品的新鲜度和品牌品质的综合考虑下,周铁良决定把仓库中的菌菇全部予以销毁。同时他始终要求产品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政策,走货就抽检,确保人们端上桌的食品安全。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并没有让周铁良放松对品质的严格要求,农产品企业人的良心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周铁良关注到许多乡亲由于专业知识受限而造成种植农业上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再加上目前国家农业都在步入全机械化、全自动化的轨道,他萌生了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念头。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于是他自筹资金三百万建立了农业现代化科
技发展、生产、经营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并与当地农业广播电视台、农广校合作,引入的食用菌机械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成果显著,真正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带给农民,为农民减负,在保证产品高质量的同时让农民用更少的力赚更多的钱。不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周铁良始终不忘助民的初心。
周铁良不仅对内如此,对外更是博施济众。2022 年三月,上海疫情严峻,周铁良听闻上海居民出现生活物资匮乏的消息后,立刻筹集安排运输冷链车辆,一周内驰援上海物资 26000 余筐。
同年十月,他响应市区政府的号召,又无偿向西安市高陵区政府部门及各村捐赠头茬优质富硒平菇三千余筐及新鲜芹菜、大白菜等新鲜蔬菜,为保障民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走到如今的位置,周铁良历尽千难。一天二十四小时,最少的时候他只休息两个小时,最多也就休息五个小时。他始终挂怀着农产品当今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前景,深刻了解农产品行业的艰辛,不论是食品安全方面,如食用菌中需要防止杂菌、有害菌等,还是抽检、工人安全等方面,都需要多方监管,因此,真正能在农产品领域深耕的产业少之又少。
农业作为国家之本,一直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也正是如此,农产品行业也算是鱼龙混杂,有些企业进入只是为了国家补贴,并不能给行业发展带来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看到这些行业乱象的周铁良也给出忠告:当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时候,一定要和真正的农业人打交道,只一味圈地而不打造优秀产品只会被市场更迭淘汰。只有沉下心、能吃苦、策略得当才能在激流勇进的大市场之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他也
希望政府能给真正发展农产品企业予以更多支持,鼓励更多企业在农产品领域深耕,成为国家发展的有力基石。在当前乡村老龄化的趋势下,周铁良也有自己的展望:2025 年规划总资产将达到两千万元,届时将解决村中的老龄化问题及劳动力缺乏的就业问题,而这个合作社的建立将会惠及更多人群。随着合作社不断进步,就可以留住更多青年人。目前周铁良所聘用的收采菇工人大多都是三十多岁的妇女,这些妇女大多需要兼顾家庭,因此,周铁良就给予她们一筐比别人要多一倍的价格。这些留守的妇女有了工作,一天大概可以有一二百元的收入,一个月能达到五六千块钱,切切实实为自己的乡亲们谋取了福利;周铁良常说:“做农业就要勤劳务实踏实肯干,坚持不懈的通过科学种植菌菇,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之路。走现代化之路,做快乐农业,让农民既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又能从中收获丰厚回报”。他深知农业需要脚踏实地、不可投机取巧的道理,也希望在未来农业发展上能有更多新鲜、年轻的血液注入,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和中国农业现代化不断腾飞。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本报讯通信员陈松林、孙悦) 菊韵映古今,秋香满却月。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汉阳展区,将于11月1日在琴台绿化广场开展...
2024-11-05 17:47
11月1日,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暨武昌区第33届街头菊花展在武昌区首义广场璀璨启幕。此次菊展以山水武昌金秋齐舞为主题...
2024-11-01 16:44
( 本报讯编辑秦凤 )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一言道尽了菊花独特的风骨和魅力,美丽的菊花向阳开放,淡淡的清香四处飘...
2024-11-01 14:03
置身泛娱乐化的时代,消费者注意力愈发稀缺,每个品牌都在寻求与目标消费群体更高效的沟通。而自带娱乐化交互场景、有...
2024-11-01 12:10
10月26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盛大开幕。作为中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年度盛会,本次展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
2024-10-28 10:10
...
2024-01-13 18:45
中国晨报讯(通讯员史健)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
2023-12-27 14:10
CCTV今日视界讯(中国晨报记者刘宏 孙风荣) 为进一步提升山西大同、内蒙古乌兰察布两地经济交流合作水平,12月6日,大同...
2023-12-09 08:06
CCTV今日视界讯(张选) 村庄道路干净整洁,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干群关系和谐融洽今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
2023-11-30 22:49
CCTV今日视界讯(云州融媒记者刘茂喜)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第二中学顺利通过大同市教育局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2023-11-09 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