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云南马关:党建引领产业链,群众共筑致富路

来源:CCTV今日视界| 2023-06-20 15:48

近年来,云南省马关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资源优势,守正创新,聚焦产业兴旺,以“一产稳基础、二产挑大梁、三产挖潜力”为发展路径,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把人才聚在产业链、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使“党旗红”引领“产业旺”,让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云锡文山锌铟冶炼有限公司压铸锌合金生产线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产业链”上建支部,深挖资源“链”,发挥“土”价值按照“抓党建、强组织、兴产业、促振兴”发展思路,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模式,激活党建“红细胞”。古林箐乡老房子村党支部16名党员锐意进取成立马关县古林箐龙保种植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佛手瓜,发展社员62户,制定完善合作社章程,规定社员每销售1公斤佛手瓜提取5分钱作为合作社集体收入,通过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成产业发展壮大和市场竞争优势,该合作社预计2023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促农增收300余万元。

(古林箐乡老房子村民正在采摘佛手瓜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外,马关县还把种植、加工、销售、旅游、民族文化等全产业链资源凝聚在一起,引导党支部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种植有“钱景”的万寿菊1.2万亩,引进浙江新富尔电子有限公司在马关建设万寿菊颗粒加工厂及叶黄素油膏厂,不断延伸产业链。同时探索“庭院+”模式,创响“土字号”乡村特色品牌,以“庭院种养业+农户”模式,打造“多肉庭院”经济,种植多肉60余种,年销售额达12余万元。发展庭院蜂蜜养殖,带动群众增收30余万元,让家家户户“方寸之地”成为就地增收的“致富园”。

 

(马关县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产业链”上聚人才融合文化“链”,做大“特”优势。建立健全本土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出台马关县拔尖农业乡土人才、“马关工匠”等评选管理办法和“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建立乡土人才库,评选认定“拔尖农业乡土人才”673名、“马关工匠”优秀人才10名。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各类人才下沉乡村,结合“万名人才兴万村”“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利用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宣传鼓励在外180名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将850名回乡干部、乡贤能人纳入42个村庄规划编制组,让“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农村产业发展、文化挖掘、品牌建设等提供智力支撑。依托“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特色品牌,以“产业园区+党建+民族文化资源”模式,深入挖掘民族服饰、民间艺术等民族文化内涵,建立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整合民族服饰加工个体户、小摊贩、家庭作坊等500余个,提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就业2000余人。并创新推出民族娃娃、公文包等民族特色产品,拓展产业链,推进民族服饰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2022年,民族服饰产业链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不断做大产业特色优势,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产业链焕发“生命力”,绽放“新活力”。

(首届“马关工匠”龙永国正在雕刻版画  龙永国供图)

“产业链”上富群众,系牢增值“链”,延伸“产”效益采取党组织凝聚党员、党员推动产业、产业助推群众致富的方式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建立“党组织+经营主体+产业基地+脱贫户”利益联结机制,全县共培育农业企业304户,农民合作社329个,家庭农场9个,涉农监测龙头企业数40家,把脱贫户和监测户利益链结紧紧绑在产业链条上,分享产业发展红利,文山乾纶服饰有限公司在马关县职高创办校办企业,解决了150余人次脱贫户就业难的问题。此外,以科技人才“组团式”帮扶支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云南马关县为契机,全面推进以砂仁、草果等中草药材为主的“一县一业”,建设一批中药材示范基地,着力打造“全国道地药材产业示范园”和云南省“云药之乡”,开展林下种植草果、砂仁等中药材30万亩,群众增收38000余万元。

 

(马关县发展林下种植草果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马关县马白镇马洒村3A级景区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积极探索“林业+”模式,打造林茶、林养、林药、林旅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古林箐乡卡上村党支部利用境内特有的古树茶优质茶源,由党员带头成立古树茶合作社,引导群众开展林下古树茶育苗和金花茶、龙井茶等种植,2022年茶叶产量7吨,促进群众增收90余万元。以林下绿色养殖、养鸡等为群众增收180余万元。以建设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乡镇为契机,打造以采摘园、生态观光、森林康养等为一体的旅游发展综合体,推动文旅和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开辟“绿色”吸金路,有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文/中共马关县委组织部 张芳 马关县民政局 阳振荣)

分享到:
文化视角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特别关注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