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2023-06-25 11:06
唐代释迦牟尼涅槃图,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卧佛镇卧佛院。
明代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荣昌区铜鼓山半边寺。
唐代造像石,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
唐代释迦佛窟,位于四川省丹棱县双桥镇。
说起石窟造像,人们大多知道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通常想不到巴蜀之地竟然还有星罗棋布的石窟“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实,石窟造像有规模地传入巴蜀,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从北魏至明清从未间断。巴蜀地区的石窟造像既体现出与中原一脉相承的风格,又形成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
根据2020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全国共有5986处石窟造像文物。其中四川和重庆共有2850处,接近全国数量的一半;四川省共2134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更是远近闻名。
在中华大地的石窟传播路线上,巴蜀石窟自成一体,大多是浅龛与摩崖造像,已无中原石窟那样的皇家风范。这是因为巴蜀大地捐资开窟的大多数不再是僧人、官吏,而是普通百姓。钱多开大窟,钱少凿小龛。千年来,信众以开窟凿像为功德,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结社集资开凿大大小小的造像,寄托他们心中的美好愿景。随情随性、因地制宜,巴蜀百姓务实、虔诚的做法,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巴蜀石窟。
与此同时,这也造成巴蜀石窟造像独具魅力的地方——人间烟火气。石窟文化逐渐融入巴蜀大地的社会生活:佛即众生,道法自然。在这里,很多乡土民俗中的祈福和节庆活动,都与周边石窟造像有诸多关联。村舍路边的摩崖造像如同一窟一龛的艺术画作,与村民的日常生活劳作一起延续了千百年,动态的生活与静态的造像构成了一幅幅平常质朴的风俗画,弥漫着人间烟火之气。
正是这些充满温度和烟火气的石窟造像,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系统地拍摄中国石窟造像,就是由寻访巴蜀各地的摩崖石窟开始的。寂静荒凉的枯藤老树边,谁能想到乡野中唐风宋韵的石窟造像,会在此历经风霜一望千年?时光静静流淌,除了世居在此的个别村民,没有人知道这些造像的存在,荒野中仍有许多的石窟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揭开神秘面纱……草生树长,时光留痕,感念物是人非的变迁,关注千年石窟的当下,很多地方我都会隔几年去一次,持续记录那留存千年的文化遗迹。
如今,巴蜀地区的石窟和摩崖造像保护体系已成规模,四川地区2134处文物点中,有全国文保单位33处、省级文保单位111处、市州级文保单位116处、区县级文保单位233处;重庆地区716处文物点中,有全国文保单位6处、市级文保单位22处、区县级文保单位167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石窟造像遗产,近年来川渝两地已展开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进行石窟造像保护利用的全方位合作,在法规制定、文物抢救、考古研究、旅游开发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21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推动实施“石窟中国”保护工程,尤其提到以川渝等地区为重点,开展中小石窟寺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我深信,巴蜀石窟乃至整个中国石窟的保护、研究和存续,即将迎来崭新的一页。(撰文/摄影:袁蓉荪,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本报讯通信员陈松林、孙悦) 菊韵映古今,秋香满却月。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汉阳展区,将于11月1日在琴台绿化广场开展...
2024-11-05 17:47
11月1日,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暨武昌区第33届街头菊花展在武昌区首义广场璀璨启幕。此次菊展以山水武昌金秋齐舞为主题...
2024-11-01 16:44
( 本报讯编辑秦凤 )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一言道尽了菊花独特的风骨和魅力,美丽的菊花向阳开放,淡淡的清香四处飘...
2024-11-01 14:03
置身泛娱乐化的时代,消费者注意力愈发稀缺,每个品牌都在寻求与目标消费群体更高效的沟通。而自带娱乐化交互场景、有...
2024-11-01 12:10
10月26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盛大开幕。作为中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年度盛会,本次展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
2024-10-28 10:10
...
2024-01-13 18:45
中国晨报讯(通讯员史健)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
2023-12-27 14:10
CCTV今日视界讯(中国晨报记者刘宏 孙风荣) 为进一步提升山西大同、内蒙古乌兰察布两地经济交流合作水平,12月6日,大同...
2023-12-09 08:06
CCTV今日视界讯(张选) 村庄道路干净整洁,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干群关系和谐融洽今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
2023-11-30 22:49
CCTV今日视界讯(云州融媒记者刘茂喜)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第二中学顺利通过大同市教育局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2023-11-09 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