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1200公斤I南疆牧草高产栽培及饲用组合提质增效配套研究示范项目技术破解喀什地区盐碱地种草难题
来源:中国晨报|
2023-09-12 20:35
cctv西部频道新疆讯(陈会林,孟季蒙,报道)近日,记者从新疆农垦科学院主持的《南疆牧草高产栽培及饲用组合提质增效配套研究示范》项目主持人孟季蒙副研究员处获悉。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立项,新疆农垦科学院主持的南疆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支撑计划“南疆牧草高产栽培及饲用组合提质增效配套研究示范”项目,采用地下滴灌技术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盐碱地成功种出1000亩高产苜蓿,经相关专家对试验示范基地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田间测产,亩产达到1200公斤,突破了喀什地区标准化良田种植苜蓿800公斤记录,为喀什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图为项目组在利用地下滴灌项目技术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试验示范基地盐碱地上种植的紫花苜蓿长势喜人

图为项目组邀请相关专家对试验示范基地牧草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田间测产获得高产
图为收割打包的苜蓿准备运送到岳普湖县畜牧业养殖基地
“南疆牧草高产栽培及饲用组合提质增效配套研究与示范项目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立项,新疆农垦科学院主持的重点示范项目技术,目前,已经在新疆南疆地区开展了为期3年的牧草高产栽培技术和饲用组合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该项目先后在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和岳普湖县分别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主要是针对南疆地区干旱少雨和土地资源匮乏,研究耐盐土地牧草高产栽培技术,在南疆地区推广种植。
图为项目组利用地下滴灌技术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盐碱地实验示范基地种植的苜蓿出苗情况
图为项目组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盐碱地实验示范基地利用地下滴灌技术种植的苜蓿,高丹草,桑根草,青贮玉米长势对比效果情况
据项目主持人孟季蒙副研究员介绍,起初,项目组将研发的地下滴灌技术信心满满地推广到南疆地区,苜蓿却难以建植,屡遭失败。团队成员毫不气馁,针对南疆盐碱风沙地的环境特点,于2021年4月,在位于岳普湖县的铁热木1村和巴依阿瓦提6村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两地土壤含盐量在0.4-0.6%之间,均已超过大田作物和饲草的耐盐极限(0.3-0.4%),并且岳普湖地区土地地面以下30-50cm多具粘土层(俗称胶板层),此类土壤灌水后,水分很难下渗排除,对种植的作物形成水、盐两种胁迫,可使作物大面积死亡。项目组采用地下滴灌技术,通过近3年的不断试验,最终在该类土壤中成功种植苜蓿,实现苜蓿保苗率90%以上,并取得高产。
上图为项目组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盐碱地实验示范基地利用地下滴灌技术种植的苜蓿。
地下滴灌技术是把滴灌管道设施埋于地下的灌水方式,在不破坏管道设施的情况下,采用我国自主生产的管道设施使用年限可至5年,滴灌设施的使用年限与苜蓿一次种植利用周期(4-5年)相匹配。因此苜蓿地下滴灌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新疆喀什地区有大存量的胶板盐碱土地高效利用问题,另外优质苜蓿的产出对推动当地畜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图为项目组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盐碱地实验示范基地利用地下滴灌技术种植的高丹草
同时,高丹草和桑根草也是目前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草种类,属一年生多刈割饲草,其特点是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产量高。项目组利用多次刈割特性,采用地下滴灌技术,使其正常生长收获,并获得预期产量,全年收获两次,在其孕穗期(6月份)收获干草,可以解决这期间畜牧业发展中优质干草供给不足的问题,并且在9月中上旬还能收获制作青贮饲草。
图为《南疆牧草高产栽培及饲用组合提质增效配套研究示范》项目技术培训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还研究适宜盐碱土壤环境的水肥管理措施,使青贮玉米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其产量达到7.5吨/亩左右,解决了特殊地质环境的青贮玉米饲草问题。
图为项目组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盐碱地实验示范基地利用地下滴灌技术种植的苜蓿。
通过项目组的研究、示范。先后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委建植青贮玉米示范田500余亩,地下滴灌苜蓿1000亩,高丹草500余亩,桑根草500余亩。从效益的角度上分析苜蓿产量相比于当地正常产量600kg/亩,增产690kg以上,按苜蓿2元/kg计,增收1380元/亩;青贮玉米、高丹草、桑根草产量相比于当地青贮玉米正常产量4-5吨/亩,增产2.5-3.5吨/亩,按青贮玉米价格0.4元/kg计,增收1000元-1400元。从经济上可增加农牧民种植牧草的积极性,从盐碱土地的利用角度使此类土地利用效率更为高效。在进行技术的研究的同时,项目一直重视科学普及工作,积极开展技术科普讲座,发放技术材料,力争技术学习简单、易学,便于技术推广。项目从研究、示范、科普、效益等方面多措并举,为当地饲草产业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图为项目组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盐碱地实验示范基地利用地下滴灌技术苜蓿种出苗和中途长势情况对比
下一步,该项目技术将以紫花苜蓿、高丹草、桑根草和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为主推草种,通过“建立示范田+推广新品种+示范关键技术”等方式,集中力量解决南疆饲草料不足和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当地饲草生产水平,通过示范田建设,以点带面加速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通过生产力的提高,推动当地饲草和养殖业快速发展,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帮助当地农牧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