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CTV今日视界| 2021-05-24 16:52
2021年5月22日,国内的越野马拉松发生了一起悲伤的事故,在甘肃黄河石林举办的百公里越野马拉松比赛中,因为选手们意外遭遇恶劣天气,导致21人遇难,都是极度失温引发的死亡。
根据部分参赛选手回忆,刚开始比赛时天气状况尚可,大家都是短衣短裤上阵,有些人连保暖衣服都没带,毕竟现在的月份已经属于夏季了,但是赛程没多久,天气状况急转直下,风大雨大,雨滴落到人身上,就仿佛被子弹打到一样,再加上还有爬山路段,几乎所有人都感到不适,体温温度非常低,十个手指都失去了知觉,舌头也冰凉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都纷纷放弃了比赛,然而一些领先的选手就没那么幸运了,这才有了后面事情的出现。
实际上“失温死亡”这一词就是表面意思,由于人体过分的散失热量,而导致体温下降,最终引发死亡。但可能有些朋友会感到不理解,这场马拉松比赛可是处在夏季啊,当天比赛地点的气温可都有十几度,虽然算不上炎热,但也不至于冻死吧?
那么这里就要提到这场事故的核心因素——体感温度,体感温度也就是人体自身对环境温度的直观感受所转换成的温度,这也是最能反映天气温度是否适宜的数据了。
体感温度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分别为气温、风速和湿度。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两种天气状态,一个是炎热干燥,一个是闷热潮湿,如果又都在无风的情况下,我们人体自身的感受,哪个会好一些呢?
说实话,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是炎热干燥的话,我会找个地方乘凉,不晒到太阳就行;但如果是闷热潮湿的话,那就希望赶紧来场大雨吧,又热又闷,难受死了,如果不下雨,那就刮大风也行。
我相信这种体验大家都认可吧,而就是刚才这段描述,其实涉及的也就是刚才提到的气温、风速以及湿度三个点,相对而言,这三者当中最不常听说的应该就是湿度,它反映的就是潮湿,说白了就是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这张图是体感温度的计算公式,大家可以看看
如果气温高,湿度大,风速还小,夸张点说,就像是夏天你泡在热水里洗澡,因此潮湿闷热的天气非常不利于人体的散热过程,因而体感温度会很高。那么反过来,气温低,湿度小,风速大,那么体温温度就会低。
然而对于22号比赛的选手来说,还有一个更加不利的因素出现,那就是海拔,因为出事的那一路段处于高海拔地区,海拔基本在2000米左右,且都是上升路段,而中学学的地理知识告诉我们: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而比赛时又突现极端气候,导致狂风暴雨,气温进一步下降。此时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环境,本身周围的环境气温就不算高,此时又是暴雨,雨滴的温度可能仅仅只有几摄氏度,你被淋成落汤鸡,然后又是狂风,身体的热量被呼呼地卷走,体感温度迅速下降,最终身体的产热赶不上环境带走的热量,这时候你最重要的核心体温也开始下降了,灾难来临了。
请看下面这张图
我们可以看到,体温下降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内容可以看图片里的描述。简单来说,从第二失温阶段,情况就开始严重起来了,这时候四肢往往已经开始失去知觉了,意识也开始下降,而随后的第三阶段就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了,直到最后阶段失去生命体征。
补充点:
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些死者还会经历一个被称为“反常脱衣”的现象,也就是在将要冻死的时候,他们会把衣服都脱下来,原因就是身体感到非常的“热”,这里的热加了双引号。
在讲这个现象之前,我们先提一个相类似的情况:打雪仗后双手会发烫
小时候,我们打雪仗,原本正常温度的双手因为长时间抓握雪块,自然会引起热量的快速损失,继而导致双手温度下降,一定时间后,还会出现麻木感。
不过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在打完雪仗之后,双手开始恢复温度,血液迅速地被调控到双手,会感觉手发烫、又红又肿(红肿热),甚至发痒。
而我们这个“反常脱衣现象”也是因为低温引起的,但区别在于打雪仗只是单纯的手部迅速散热,而这个是因为全身的热量都快速的流失。
在感觉寒冷的初期,体表血管会自发地收缩,一是为了减少散热速度,二是可以保持核心体温正常。
但由于长时间不能吸收到外部热量,体表血管周围的组织开始缺氧、肌肉开始麻木变得无力,此时血管就会张开,于是内部的血液便流向体表,而这温暖的血液让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错误地产生了整个身体由内而外都处于“好热”的状态,结果显而易见,因为感觉到热,所以就要把衣服敞开或者直接脱光,然而这一举动却导致全身的体温进一步下降,最后直至冻死。
在失温的开始两个阶段,你要迅速找到一个温暖环境,更换成干燥衣服,然后饮用热饮,以及吃一些高热量食物。假使失温情况处于三级以上了,那么让你的同伴一定做好核心部分的复温,然后赶紧求救,或者是已经熟悉了地貌,并且有快捷的交通工具的话,那就送去最近的医院。
核心部位复温
但如果上述条件都不具备,或者身处地貌环境非常恶劣,救助队一时难以到达,那么就难了……所以说,如果你哪天要进行这类具有风险性的活动时(比如野外探险等等),一定要做好做全相关准备,该带的要带,地形地貌、天气状况也要了解,但这并不保证一定不会出现危险。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本报讯通信员陈松林、孙悦) 菊韵映古今,秋香满却月。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汉阳展区,将于11月1日在琴台绿化广场开展...
2024-11-05 17:47
11月1日,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暨武昌区第33届街头菊花展在武昌区首义广场璀璨启幕。此次菊展以山水武昌金秋齐舞为主题...
2024-11-01 16:44
( 本报讯编辑秦凤 )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一言道尽了菊花独特的风骨和魅力,美丽的菊花向阳开放,淡淡的清香四处飘...
2024-11-01 14:03
置身泛娱乐化的时代,消费者注意力愈发稀缺,每个品牌都在寻求与目标消费群体更高效的沟通。而自带娱乐化交互场景、有...
2024-11-01 12:10
10月26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盛大开幕。作为中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年度盛会,本次展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
2024-10-28 10:10
...
2024-01-13 18:45
中国晨报讯(通讯员史健)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
2023-12-27 14:10
CCTV今日视界讯(中国晨报记者刘宏 孙风荣) 为进一步提升山西大同、内蒙古乌兰察布两地经济交流合作水平,12月6日,大同...
2023-12-09 08:06
CCTV今日视界讯(张选) 村庄道路干净整洁,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干群关系和谐融洽今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
2023-11-30 22:49
CCTV今日视界讯(云州融媒记者刘茂喜)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第二中学顺利通过大同市教育局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2023-11-09 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