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9-02 17:44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而在黄河发源省份青海,河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首次立法保护包括传统戏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城址遗存、手稿抄本在内的河湟文化。
图为青海黄河流域。 李玉峰 摄
中新网记者8月31日从青海省海东市官方获悉,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的《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将于9月1日公布施行。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
图为青海黄河流域河湟文化文创产品展示。(资料图) 张添福摄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
据中新网记者了解,河湟文化是以黄河上游河谷地带和湟水河、大通河流域三河间为中心区域的各民族共同拥有的多元一体的文化形态。河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海东地区是河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和承载区。
河湟文化包括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民间文学、医药、体育等;民间节庆、传统礼仪等民俗活动;河湟地区特有的语言;民间民居、服饰、用具;青稞酒、青绣、特色食品、农耕工具等传统工艺和制作技术,工艺美术珍品。
此外,河湟文化还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红色文化、革命史迹;历史建筑、城址遗存、传统街巷、历史地段、传统地名;反映河湟地区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名人的典籍、档案、书画音像、手稿抄本、口传文化等资料;其他需要保护的河湟文化事项。
据悉,《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详细规定河湟文化的保护措施、传承与传播、转化利用等问题。
《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规定,河湟文化保护实行保护名录制度;对濒临消失的河湟文化,市、县(区)人民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
在传承与传播方面,《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河湟文化传承机制,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并为传承人提供河湟文化传承的资金、场所等必要条件;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融入“一带一路”、兰西城市群建设等活动,支持河湟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提升河湟文化的域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图为青海河湟文化文创产品展示。(资料图) 张添福 摄
河湟文化的转化利用领域,《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实际,鼓励和引导河湟优秀文化资源的有效转化;禁止河湟文化的宣传、展览展示低俗化。
“实施好《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是打造河湟文化新高地的法治路径,是让河湟文化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确保文化育民惠民、提高文化软实力最稳定、最可靠的路径。”海东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本报讯通信员陈松林、孙悦) 菊韵映古今,秋香满却月。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汉阳展区,将于11月1日在琴台绿化广场开展...
2024-11-05 17:47
11月1日,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暨武昌区第33届街头菊花展在武昌区首义广场璀璨启幕。此次菊展以山水武昌金秋齐舞为主题...
2024-11-01 16:44
( 本报讯编辑秦凤 )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一言道尽了菊花独特的风骨和魅力,美丽的菊花向阳开放,淡淡的清香四处飘...
2024-11-01 14:03
置身泛娱乐化的时代,消费者注意力愈发稀缺,每个品牌都在寻求与目标消费群体更高效的沟通。而自带娱乐化交互场景、有...
2024-11-01 12:10
10月26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盛大开幕。作为中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年度盛会,本次展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
2024-10-28 10:10
...
2024-01-13 18:45
中国晨报讯(通讯员史健)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
2023-12-27 14:10
CCTV今日视界讯(中国晨报记者刘宏 孙风荣) 为进一步提升山西大同、内蒙古乌兰察布两地经济交流合作水平,12月6日,大同...
2023-12-09 08:06
CCTV今日视界讯(张选) 村庄道路干净整洁,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干群关系和谐融洽今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
2023-11-30 22:49
CCTV今日视界讯(云州融媒记者刘茂喜)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第二中学顺利通过大同市教育局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2023-11-09 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