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2022-04-21 18:14
陕西考古博物馆日前发布公告称,将于4月28日对外试行开放。据媒体报道,陕西考古博物馆是我国首座“科学发掘—保护利用—展示阐释”三位一体的考古专业博物馆。该馆依托陕西百年来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打开尘封千万年的“历史留声机”,“娓娓道来”如烟往事。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出土文物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是人类生存发展史的鲜活见证,每一件重要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值得品味的历史故事。诸多文博机构把珍贵文物集中“推”到公众面前,让人们得以与文物、与历史近距离对视,契合了今人“抚今追昔、发怀古之幽思”的精神需求。通过打捞、挖掘和设计,让冰冷的文物开口“说话”,与现代人产生跨时空交集,是考古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
“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陕西考古博物馆试开放消息备受社会关注,绝非偶然。该馆馆藏文物异彩纷呈,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从被称作“考古史上最华丽凤冠”的李倕凤冠,到上官婉儿的墓志、颜真卿手书的罗婉顺墓志等“明星文物”;从位列“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江村大墓珍贵出土文物,到半坡遗址、秦始皇帝陵兵马俑、法门寺地宫、汉阳陵等著名遗址出土文物,陕西考古博物馆安排众多珍贵文物缤纷登场,堪称一场中华文化盛宴。
该馆聚焦考古本身,注重向公众展示考古过程,特色鲜明。考古不只是“挖宝”,还涉及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现场保护、实验室修复、考古学研究等众多方面,是一门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专门工作。认真介绍考古学科发展史、考古的过程以及考古人的生活,也是一种科普。古事可考,丰富的考古发现最终能与世人见面,沉淀着一代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奋斗的艰辛岁月。这些岁月、往事同众多文物一道,由博物馆“娓娓道来”,丰富了人们对不畏艰苦、甘守寂寞、“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等考古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也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义。
此外,在讲述方式上,陕西考古博物馆既秉持专业严谨,又努力做到“可爱可亲”。设置“春秋时期的男性用什么护肤”“2000年前的国家仓库藏着啥”“秦汉瓦当制作工艺有何不同”等活泼议题,满足公众好奇心。将整体搬迁后的贺家庄车马坑直接“打包”搬入展厅,让观众得以“沉浸式”感受考古环境。加入可以互动的“甲骨文”“翻翻板”“迷宫图”等小机关,让观展之旅有益又有趣。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随着国家和地方对文物保护和考古事业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各地博物馆数量大幅增长,仅陕西省就有超过300座博物馆。统筹考虑、科学分布,注重差异化、特色化、趣味性,做到和而不同,才能更大程度调动公众观展的积极性,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保证场馆使用率,进而有效发挥博物馆“大学校”启迪人、影响人的社会功能。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本报讯通信员陈松林、孙悦) 菊韵映古今,秋香满却月。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汉阳展区,将于11月1日在琴台绿化广场开展...
2024-11-05 17:47
11月1日,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暨武昌区第33届街头菊花展在武昌区首义广场璀璨启幕。此次菊展以山水武昌金秋齐舞为主题...
2024-11-01 16:44
( 本报讯编辑秦凤 )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一言道尽了菊花独特的风骨和魅力,美丽的菊花向阳开放,淡淡的清香四处飘...
2024-11-01 14:03
置身泛娱乐化的时代,消费者注意力愈发稀缺,每个品牌都在寻求与目标消费群体更高效的沟通。而自带娱乐化交互场景、有...
2024-11-01 12:10
10月26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盛大开幕。作为中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年度盛会,本次展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
2024-10-28 10:10
...
2024-01-13 18:45
中国晨报讯(通讯员史健)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
2023-12-27 14:10
CCTV今日视界讯(中国晨报记者刘宏 孙风荣) 为进一步提升山西大同、内蒙古乌兰察布两地经济交流合作水平,12月6日,大同...
2023-12-09 08:06
CCTV今日视界讯(张选) 村庄道路干净整洁,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干群关系和谐融洽今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
2023-11-30 22:49
CCTV今日视界讯(云州融媒记者刘茂喜)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第二中学顺利通过大同市教育局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2023-11-09 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