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21-03-26 10:37
目前,三星堆遗址依然还在不断地发掘中。这次发掘,已经是我国对三星堆遗址的第37次发掘, 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已经达到了500余件,其中一个如同火锅一样的文物更是一时之间成为了“网红文物”。
而除此之外,在三星堆遗址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其他样式各异、神奇玄妙的文物,以至于很多网友甚而戏称——“即使三星堆挖出个高达我都不感觉奇怪了”。而在这样的神秘之下,自然也就激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想要了解三星堆文明,或者说古蜀文明的来处。
但时至今日,在世界考古学界都还没有对三星堆文明的来处和去处有足够具有说服力的说法。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来由进行推测,根据《山海经》等等古书,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找到有关古蜀国的蛛丝马迹。
首先,我们已经知道,三星堆文物所在的时代是在5000~3000多年前,也就是夏商周时期,因此,寻访史料的主要精力也放在各种古书对这段时间内发生之事的记载之中。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我们大致可以确定,古蜀国的国君为蚕丛和鱼凫。
而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鱼凫的记载:
“风道北来, 天乃大水泉, 蛇乃化为鱼, 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其中的“鱼妇”,其实就是“鱼凫”的另一种写法,鱼凫在颛顼死后而出现,可见鱼凫与颛顼的关系不一般。而颛顼又是治水大臣鲧的父亲(另有一说是鲧的 五世祖),治水功臣大禹的祖父,因此颛顼一族在古代图腾式认知当中,是相当于水族的,跟此记载也不谋而合。
而大禹被认为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因此鱼凫或者鱼凫后人以及整个古蜀国,跟夏朝是具有相当的联系的。而在三星堆中已经出土的文物中,那个总高度高达2.6米的青铜人像,就被很多人认为是大禹,因为他的双手之中的空心圆洞,可能就是放置大禹疏浚之时所用的神铲,之时因为可能是木制的原因,经过千百年的深埋已经不见了踪影而已。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极其惹人注目的青铜神树文物就更加能够说明问题。三星堆青铜神树总高度达到了近4米,总共有3层,每层有3个树枝,在树枝之上有小鸟形的青铜造物,以及花蕾果实等饰品。
而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之中又有记载: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说的其实是我国神话当中的通天神树——扶桑树。扶桑树乃是三足金乌栖息之所,共有10只,这10只金乌轮流飞上天去照亮大地,以10日为一个轮回。但是有一天,十只金乌却突然一同飞到了天上,以至于天地瞬间化为火炉,这时候一个叫做后羿的神射手站了出来,将其中9只金乌射落,这才救下了天下苍生。
你可能会问,神话中是有10只金乌,但是青铜神树上只有9只,对不上啊。这是因为青铜神树的顶部缺了一块,专家认为,在顶部很可能还有一只金乌存在。于是,这样古蜀文明跟中原神话的后羿就对得上了。
而后羿其实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神话里的人物,而是在夏朝的的确确存在的大臣。夏朝国君启的儿子名叫少康。少康继承领袖之位后却不理政事,德行有失。而此时的后羿,正是东夷有穷国的首领,他趁着此时夏朝疲弱,于是驱逐太康,夺走了王权。
但后裔获得领袖之位后,同样沉迷打猎,不理朝政,结果被自己的亲信寒浞杀害。但后羿到底是篡位,因此夏朝大部分国民和臣子对后裔和寒浞的统治都心存不满。后来太康的后人少康卧薪尝胆,发动大军重新将夏朝政权夺了回来。
而寒浞就由此逃离了夏朝,离开的时候自然要带走一些财宝器皿,而夏朝的各种绝美的祭祀礼器自然就成为了寒浞的首选,而寒浞作为有穷国人,后羿曾经的徒弟和信臣,带走跟后裔善射有关的通天神树,以及夏朝开国首领大禹的神像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这些有穷氏的人民,为了逃难,就跑进了地势险要,外界难以进入的四川盆地之中,进而成为了我们以为的“古蜀国”,实际上却是夏朝的一个旁支而已。而这也解释了为何三星堆遗址的文物跟中原文化的紧密联系,也解释了为何三星堆遗址中目前出土的只要都是些没有铭文的祭祀礼器和各种用具。
但说到底,这也只是一种猜测,还有很多的漏洞。至于三星堆遗址中的“古蜀文明”的真正身世,还有待我们的考古学家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毕竟我们目前对三星堆遗迹的发掘仅仅只有千分之二,或许等到三星堆遗址全部出土之时,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吧。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本报讯编辑秦凤)琴台绿化广场上的金秋菊展,犹如一场秋日的绚烂盛宴。菊展即将结束,所以要在浓烈秋景中定格秋意,将...
2024-11-30 14:55
( 本报讯编辑秦凤 ) 落叶、松果、枝条、菊花冬的礼物虽不及春的生机、夏的艳丽、秋的秀美,但自然的周而复始便是如此,...
2024-11-30 14:28
(本报讯通信员陈松林、孙悦) 菊韵映古今,秋香满却月。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汉阳展区,将于11月1日在琴台绿化广场开展...
2024-11-05 17:47
11月1日,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暨武昌区第33届街头菊花展在武昌区首义广场璀璨启幕。此次菊展以山水武昌金秋齐舞为主题...
2024-11-01 16:44
( 本报讯编辑秦凤 )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一言道尽了菊花独特的风骨和魅力,美丽的菊花向阳开放,淡淡的清香四处飘...
2024-11-01 14:03
...
2024-01-13 18:45
中国晨报讯(通讯员史健)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
2023-12-27 14:10
CCTV今日视界讯(中国晨报记者刘宏 孙风荣) 为进一步提升山西大同、内蒙古乌兰察布两地经济交流合作水平,12月6日,大同...
2023-12-09 08:06
CCTV今日视界讯(张选) 村庄道路干净整洁,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干群关系和谐融洽今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
2023-11-30 22:49
CCTV今日视界讯(云州融媒记者刘茂喜)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第二中学顺利通过大同市教育局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2023-11-09 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