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21-04-22 10:24
早在先秦时期,历史上极其著名的匠人鲁班就已经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杆秤,他取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作为秤杆的刻度,规定彼时的一斤即为13两,让重量的衡度终于有了具体的标准。
从此之后,杆秤开始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各家各户尤其是从商之人的必备工具。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统一度量衡,在秤杆上加了3个星花刻度,从此规定一斤为16两,而这个标准,在后世一直使用了2000多年。
可当时已经普遍使用的13星花的杆秤,为何秦始皇要专门改成16星,却没有一个足够支持他这个行为的动机,因此关于这3颗星花,还有另外一个更传奇的说法。
说是当年商圣范蠡发现很多人在使用秤称重的时候,发现很多商人会动些手脚故意缺斤少两。于是他通过自己的商业影响力,在秤杆上加了3个星花,分别代表“福禄寿”,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直接折寿。自此之后,商人干缺斤少两这样的事就变少了很多。
因此,秤在我国的文化当中,不仅仅是一个称重的工具,还象征着一种标准、道德模范和行为准则,俗话说“天地之间有杆秤”,就是告诫世人要遵纪守法,恪守良心与道德。
也正是因为秤在我国文化当中有如此地位,所以杆秤在我国的发展十分鼎盛,各家各户即使不从商也常常会备一把秤,不仅因为备秤有公正的象征性,而且还能防止自己被奸商欺骗。
因此,杆秤在我国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尤其在宋朝时期,经济发达,商品贸易极其频繁,有时候的交易物品譬如粮食、木材等等,也同样需要用杆秤来称重。但是一袋粮食少说也有七八十斤,而杆秤在考虑到精确度、便捷度的情况下,其秤杆又不能够制作得太大太重,可又要能够支撑起如此之重的重量,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寻找足够坚韧的木材,在同等大小、重量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更大重量商品的交易。
通常情况下,杆秤的木料大多选择楠木或者“红栒子”木,这两种木材都是相对比较坚韧的木材,经常被使用制作家具等等用品。但是楠木的价格相对更加昂贵,而“红栒子”木在山林之中的分布又相对较少,热切坚韧程度也并不够高。
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不断探究更好的木材来制作秤杆。而经过前人不断地努力,最终他们发现了一种极其优质的木材,其名叫做“铁力木”。
铁力木是一种木质十分致密的木材,极度坚韧,普通人即使使用斧头也很难将铁力木砍断。而且铁力木还有很多优点,比如无论干湿其形变都十分之小,而且耐磨损、抗腐蚀、防虫蛀,经过妥善处理之后即使经过几百年都不会腐朽。
而且铁力木还十分美观,因此铁力木不仅仅可以被制作为家具,很多时候更是充当建材,作为房子的顶梁柱也完全没有问题。因此,当古人们发现了铁力木如此坚韧之后,就开始不辞艰辛地从南方购入铁力木,用以制作大型杆秤。
从此,铁力木开始被人们大量砍伐,主要就是用来制作建材以及杆秤等等。可是铁力木并非是一种速生木,通常花费70年都只能长到18米左右的高度。而那些超过30米的大型铁力木,基本上都是200年以上的古木了。
因此,在人们的大肆砍伐之下,铁力木在自然界开始越来越少,人们也没有兴趣栽种培植这种很多年才能长成的木材,因此铁力木一度在我国森林当中绝迹。好在后来我国反应及时,将铁力木划分为保护植物,这才将濒临灭绝的铁力木从地狱边缘拉了回来。
比如在1989年的时候,当专家在云南临沧耿马县发现了铁力木株群的时候,就立即将其设置成为了铁力木资源保护点,专门安排了护林员来保护这些铁力木,每一棵铁力木都有对应的护林员照管。
也是在这样的保护力度之下,铁力木族群慢慢变得繁盛起来。但时至今日,铁力木还是我国的二级保护植物,私伐铁力木是违法行为。而我们保护铁力木的行为,就像是天地之秤在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样,也是我们中华美德的一种体现。
而到了现在,随着各种电子秤的出现,杆秤已经逐渐被从市面上淘汰了,现在全国还在生产杆秤的,仅仅只剩下了一家。杆秤参与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程,“秤文化”早已埋入了中国人的血髓之中,是中国一个极其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已经保护了一个铁力木,让铁力木重新开始变得繁盛,也需要再保护保护我们的杆秤文化,不要让杆秤消失在我们的文化之中。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本报讯编辑秦凤)琴台绿化广场上的金秋菊展,犹如一场秋日的绚烂盛宴。菊展即将结束,所以要在浓烈秋景中定格秋意,将...
2024-11-30 14:55
( 本报讯编辑秦凤 ) 落叶、松果、枝条、菊花冬的礼物虽不及春的生机、夏的艳丽、秋的秀美,但自然的周而复始便是如此,...
2024-11-30 14:28
(本报讯通信员陈松林、孙悦) 菊韵映古今,秋香满却月。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汉阳展区,将于11月1日在琴台绿化广场开展...
2024-11-05 17:47
11月1日,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暨武昌区第33届街头菊花展在武昌区首义广场璀璨启幕。此次菊展以山水武昌金秋齐舞为主题...
2024-11-01 16:44
( 本报讯编辑秦凤 )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一言道尽了菊花独特的风骨和魅力,美丽的菊花向阳开放,淡淡的清香四处飘...
2024-11-01 14:03
...
2024-01-13 18:45
中国晨报讯(通讯员史健)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
2023-12-27 14:10
CCTV今日视界讯(中国晨报记者刘宏 孙风荣) 为进一步提升山西大同、内蒙古乌兰察布两地经济交流合作水平,12月6日,大同...
2023-12-09 08:06
CCTV今日视界讯(张选) 村庄道路干净整洁,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干群关系和谐融洽今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
2023-11-30 22:49
CCTV今日视界讯(云州融媒记者刘茂喜)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第二中学顺利通过大同市教育局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2023-11-09 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