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21-04-22 10:28
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选择的首都是北平,后改名为北京,但北平是唯一的选择吗?,1949年有11个候选城市进入候选名单,分别有哈尔滨,西安,延安,上海,成都,北平,开封,洛阳,重庆,广州,南京,综合来看,北京不是呼声最高的存在,北京凭什么在“首都之战”中脱颖而出?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国家的门面,其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因此选择首都要慎重,既要看地区经济实力,又要考虑综合安全性,再加之中华文化5000年发展,文化因素也是必要条件之一,以至于全国只有11座城市有资格入选。
先说东北的,别看现在东北经济不景气,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北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中心,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重工业水平傲视全国,经济条件完全符合首都的要求,更关键的是,哈尔滨靠近苏联地区,当时中苏关系良好,靠近苏联更容易保障国土安全,然而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横跨南北5500公里,哈尔滨的位置实在是太靠北了,不足以统领全国发展。
而的情况与哈尔滨相似,是入选城市中纬度最低的存在,从明清时期以来,这里就是中国对外通商的口岸,经济基础不错,靠近海洋既带来了商业便利,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一方面广东在10月14日才正式解放,除非新中国延缓开国大典,否则广东不会被考虑,另一方面,广东靠近南海和台湾地区,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连国家的首都都不安全,这个国家的国防又怎能保证?
上海和广州存在同样的问题,沿海优势带来了丰富的航运资源,充足的外国投资,巨大的商业便利,但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海军力量薄弱,无法保卫沿海地区安全,一旦将首都放在沿海地区,简单打个比方,就等于一个人在冬天不穿袄子,要硬扛零下10度的低温,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接下来把目光转移向,延安,两者同属于陕西省,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靠渭河,南依秦岭,中国最强盛的两个朝代,汉唐均在此地建立都城,有13朝古都的美誉,历史文化悠久,而延安地处黄河中游,中华文明始祖黄帝陵便在此,同时还是红色革命老区,历史底蕴深厚,并且两地位于中国西部内陆,具有战略纵深,安全性得以保障,但坏就坏在经济,毕竟一个国家的首都不能穷,只能遗憾落选。
然后再来看看开封和洛阳,这两座城市都位于河南省,先来看看洛阳,这是与西安齐名的历史古都,历史上东周,东汉均在此地定都,也是名满天下的十三朝古都,历史底蕴深厚,然后再来看看开封,地处中国华北,河南东部,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宋文化,有八朝古都的美誉,不得不说,咱中国和其他的国家就是不一样,历史古都实在是太多,随便一个地方都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可真是幸福的烦恼呀!和西安延安的情况相似,洛阳和开封的经济发展情况也不好,当时中国北方饱受战乱摧残,经济根基几乎被摧毁,除了少数地区之外,经济上基本上都不如南方。
随后让我们把目光看向成都和重庆,先来说说重庆吧,位于中国西南部,属长江上游地区,也是国家历史名城之一,在有文字记载的3000年历史中,曾经三次被作为国都存在,最出名的就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将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具有极高的政治价值,再来看看成都,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是全国十大古都之一,孕育了盛极一时的蜀文化,自古以来,巴蜀之地人杰物灵,同时具有很好的战略纵深,国土安全性有保证,缺陷就是交通不便,虽然现在高铁飞机出入不断,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缺乏铁路飞机建设,同时苏联的帮助必不可少,重庆和成都实在是太远了,因此也被排除在外。
终于说到了南京,在11个候选名单中,是最有可能取代北京的存在,南京属于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有六朝古都之美称,三国时期的东吴,魏晋南北朝的东晋,建国初期的明朝,都将此地作为都城,同时此地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政治意义重大,历史文化悠久,在经济发展方面,南京靠近上海,杭州等地区,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那么南京为什么会最终输给北京?以下只是大伟的个人猜测,如有不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指出,第1点是远离苏联,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的帮助至关重要,因此北方城市是首都的最好选择,可以更好的接收来自苏联的援助。
第2件是南京局势不稳,在这里提个冷知识,直到1951年解放西藏之后,中国大陆地区才全部解放,当时国民党遗留大量特务机构,尤其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如果选择南京作为首都,安全性方面没有北京高,一旦开国大典遭到破坏,对于国家来说是重大的损失,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在明朝之后,南京城龙脉已泄,没有承载国运的能力,因此不可立为首都,当然这种说法虚无缥缈,可信度不高,只可当做饭后谈资。
中央领导在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定为新中国的首都,截至201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53.6万人,2020年GDP36,102.6亿人民币,世界排名第4位,何不让我们脑洞大开一下,如果1994年定都南京,现在的南京和上海,谁会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领头羊?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本报讯编辑秦凤)琴台绿化广场上的金秋菊展,犹如一场秋日的绚烂盛宴。菊展即将结束,所以要在浓烈秋景中定格秋意,将...
2024-11-30 14:55
( 本报讯编辑秦凤 ) 落叶、松果、枝条、菊花冬的礼物虽不及春的生机、夏的艳丽、秋的秀美,但自然的周而复始便是如此,...
2024-11-30 14:28
(本报讯通信员陈松林、孙悦) 菊韵映古今,秋香满却月。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汉阳展区,将于11月1日在琴台绿化广场开展...
2024-11-05 17:47
11月1日,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暨武昌区第33届街头菊花展在武昌区首义广场璀璨启幕。此次菊展以山水武昌金秋齐舞为主题...
2024-11-01 16:44
( 本报讯编辑秦凤 )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一言道尽了菊花独特的风骨和魅力,美丽的菊花向阳开放,淡淡的清香四处飘...
2024-11-01 14:03
...
2024-01-13 18:45
中国晨报讯(通讯员史健)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
2023-12-27 14:10
CCTV今日视界讯(中国晨报记者刘宏 孙风荣) 为进一步提升山西大同、内蒙古乌兰察布两地经济交流合作水平,12月6日,大同...
2023-12-09 08:06
CCTV今日视界讯(张选) 村庄道路干净整洁,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干群关系和谐融洽今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
2023-11-30 22:49
CCTV今日视界讯(云州融媒记者刘茂喜)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第二中学顺利通过大同市教育局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2023-11-09 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