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曹答轲

来源:中国网| 2024-10-29 08:15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

 

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曹答轲,风景园林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成都市三人行美术馆馆长,李兵美术馆馆长,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培训中心特聘教授。先后师从何应辉先生、秦天柱先生。

 

 

 

 

 

书 画 观

曹答轲

 

书画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独具的艺术精神,是书画意境的重要表达方式。将现代生活融入民族审美的文化元素,从感性诉求转化为理性需求,已成为人们生活空间和视觉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种审美方式。要创作出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作品,需要情感交流的文化载体,更需要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绘画之所以为艺术,是因为它通过内容、造型、色彩、构图等元素创造出视觉形象,传达出画者的意图和观念,从而使引发观者感知并达到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绘画的价值与意义取决于画家的精神境界和审美高度,思想观念与个人成长、社会境遇与文化修养。

 

绘画中的技巧是为思想观念、情感表达充分服务的,好的作品中技巧往往是被隐藏起来,处于幕后。艺术家通过题材取向,造型习惯,色彩运用,技法特点等等,达到具有一定艺术高度的绘画个性语言。

 

对于书画创作而言,以惯性的思维和观念,毋庸置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多元化的艺术探求。

 

今天,全球一体、文化多元化,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相结合,更多地运用中国书画相关元素到艺术作品中,表达了中国传统的视觉审美,既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分享到:
文化视角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特别关注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