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延展阅读 >

笔底风云——孙晓云书法艺术专场

来源:中国网| 2025-06-19 14:56

媒体支持

《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网》

《凤凰新闻》《文艺周刊》《中国文化报》《文化艺术网》

《中国艺术报》《环球艺术网》《中国艺术新闻网》

前 言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最精粹的视觉表达,是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生动写照。在这方寸之间的黑白世界里,蕴含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对生命境界的追求。孙晓云先生作为当代书坛的杰出代表,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在笔墨挥洒间演绎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风云气象。

孙晓云的书法艺术,始终扎根于传统的沃土。从三岁执笔伊始,她便以超乎寻常的定力临池不辍,在"二王"法帖中探寻笔法真谛,于唐楷汉隶间锤炼笔墨筋骨。这种对传统的虔诚研习,使她的作品既得晋人风骨,又具唐人气度。观其行草,笔势连绵处若行云流水,转折顿挫时似惊涛拍岸;赏其楷书,结体端庄中见灵动,笔法严谨处显生机。这种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正是其艺术创作的重要根基。

然而,孙晓云并未止步于对传统的简单承袭。她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在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出新的艺术境界。这种创新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建立在对传统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自然生发。正如她所言:"创新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水到渠成的艺术表达。"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位女主席,孙晓云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个人创作上,更表现在对书法事业的推动上。她主持策划的"汉字之美"国际巡展,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舞台;倡导的"书法进校园"活动,使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这种文化担当,使她的艺术人生超越了单纯的创作层面,具有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本次以"笔底风云“为题,通过这些作品,既能让观众欣赏到传统书法的笔墨韵味,又能感受到当代艺术的创新活力。在这些或雄浑、或清雅、或奔放、或内敛的线条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对艺术创新的探索,对时代精神的诠释。

书法之道,贵在传承,重在创新。孙晓云先生以其卓越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创新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之上。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她的艺术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文化态度——既尊重传统,又面向未来。

作品欣赏

 

和气致祥

 

《和气致祥》

孙晓云(1955年—)

136×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花好月圆

 

《花好月圆》

孙晓云(1955年—)

136×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吉祥如意

 

《吉祥如意》

孙晓云(1955年—)

136×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鸿禧云集

 

《鸿禧云集》

孙晓云(1955年—)

136×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望秦川·秦川朝望迥>李颀》

孙晓云(1955年—)

35×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丙戌夏月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研习王字者,大都以《兰亭》《圣教》为范本,

唐贤摹写兰亭,无不参以己意。

怀仁有鉴于此,凭借慧眼神会遗篇,

采集原迹摹刻上石,冀右军复出,

化剥为神奇,再现虎卧龙腾之姿,豹变蛇惊之态也。

 

《书法》

孙晓云(1955年—)

35×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甲申年之春金陵晓云

印文:孙晓云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孙晓云(1955年—)

35×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甲午主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

孙晓云(1955年—)

35×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龙马精神

 

《龙马精神》

孙晓云(1955年—)

35×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甲午年春于金陵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砚池墨海映晴空,书生挥毫情意浓。

千年风华展宏图,笔下生辉映辉煌。

 

《书法》

孙晓云(1955年—)

32×22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晓云记

印文:孙晓云印

 

舍得

 

《舍得》

孙晓云(1955年—)

70×46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己亥夏孙晓云书

印文:孙晓云印

 

长寿

 

《长寿》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怀德

 

《怀德》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万福

 

《万福》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无极

 

《无极》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随缘

 

《随缘》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鹤舞

 

《鹤舞》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运来

 

《运来》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厚德

 

《厚德》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长寿

 

《长寿》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积福

 

《积福》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积福

 

《积福》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佛心

 

《佛心》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书

印文:孙晓云印

 

厚德

 

《厚德》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祥瑞

 

《祥瑞》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澹然

 

《澹然》

孙晓云(1955年—)

68×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分享到:
文化视角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特别关注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