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延展阅读 >

从师造化到心源:京津花鸟画派两代人的形神之辩

来源:中国网| 2025-07-01 14:43

媒体支持
 

《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光明网》

《环球网》《中国网》《中华网》《凤凰新闻》

《文艺周刊》《中国文化报》《艺术中国》《中国文字新闻网》
 

前言
 

中国花鸟画艺术自宋元以降,历经千年演变,形成了以形写神、借物抒怀的独特美学体系。在二十世纪中国画变革的大潮中,京津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出独具特色的花鸟画创作群体。本次孙其峰、霍春阳画展,通过师徒两代艺术家的对话,展现了中国花鸟画从"师造化"到"得心源"的承传与演进,揭示了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

孙其峰先生作为京津画派的重要代表,其艺术实践完美诠释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早年师从徐悲鸿、李苦禅等大家,深得传统笔墨精髓,又融汇西画写生之长,形成了严谨而不失灵动的艺术风格。观其《雪竹寒禽图》,竹叶的穿插疏密合乎自然之理,雀鸟的神态动态栩栩如生,体现了对物象形神的精准把握。在《秋塘清趣》中,我们更能看到画家将宋人观察之精微与明清笔墨之放达熔于一炉,以书入画,在形似之外更追求气韵的生动表达。

霍春阳作为孙氏高足,在继承师门精髓的基础上,开创了更具当代意识的花鸟画风。他的艺术探索体现了从"形似"到"神似"的升华过程。《清气满乾坤》系列突破传统折枝构图,以现代构成意识重构画面空间;《百年孤寂》中的老梅虬枝,以积墨法表现岁月沧桑,超越了物象本身而进入精神象征的层面。这种"离形得似"的艺术追求,正是对传统"形神论"的当代诠释,展现了画家从"师古人"到"师心"的自觉转向。

两代艺术家的探索轨迹,折射出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发展的典型路径:从重视写生观察,到强调心性表达;从追求形神兼备,到注重意境营造。孙其峰曾言:"画到生时是熟时",道出了艺术创作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霍春阳则主张"以简驭繁",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对传统笔墨语言的提炼与纯化。他们的艺术实践共同证明:中国画的精髓不在于固守某种程式,而在于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本次展览既是对两位艺术家学术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对京津花鸟画派艺术精神的深入探讨。当观众徜徉于展厅,既能感受到传统笔墨的永恒魅力,又能领略到当代创新的勃勃生机。这些作品所呈现的从"师造化"到"得心源"的艺术历程,正是中国画艺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最好证明。

创作《山花烂漫》,翰墨喜迎春

1977年,31岁的霍春阳与恩师孙其峰先生合作完成了中国画《山花烂漫》,参加了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主题展览,作品一经展出,好评如潮,使得这幅作品的社会文化价值远超艺术文化价值。

 

学生时代的霍春阳

 

《山花烂漫》 孙其峰 霍春阳合作

92.6cm×177.8cm 1977年 中国画

 

中国美术馆收藏《山花烂漫》证书

 

霍春阳与作品《山花烂漫》合影

技法创新,把“蒸蒸日上”的气韵生动表达

在创作之初,孙先生和霍先生注重把握中国传统水墨“张扬生命”的气韵生动,泰山的迎春花让两人十分欣喜,勃勃生机的黄色迎春花正是体现“蒸蒸日上”气韵的题材。

 

青年霍春阳在创作

霍春阳先生谈到创作技法的创新,为了营造耳目一新的感受,霍先生运用了水粉的柠檬黄来体现春天的清雅,更显生机活力,由于黄色落在白纸上不够突出,他们最终采取先点后勾的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先勾再染。

 

霍春阳与孙其峰先生在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画的根与魂

霍春阳先生总结学习阶段的助推力量,其一就是孙其峰先生的谆谆教导。孙其峰先生治学严谨,重视理论教学,时常用“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提醒学生们,同时,孙先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因材施教,提倡学生择善而取,择优而学。“孙先生虽然没有直接表扬过我,但是他觉得我在学画这条路上,勤奋执着,用心投入,我在跟他学花鸟画前,就表了态,铁了心跟孙先生学下去!”霍先生回忆到。

另外,霍先生强调学习和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中挖掘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感悟大国气象,中国画的创作始终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本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霍先生觉得,正确的教育之路应先正其心,要锤炼笔法技巧,更要凝练中正之气, 育人先育心。

 

霍春阳与孙其峰先生在创作

 

霍春阳与孙其峰先生共同出席活动

勤学苦练,与笔墨纸砚为友

 

霍春阳授课现场

 

霍春阳授课

《山花烂漫》之后,霍春阳先生形成了自身的学术路向与艺术格趣,艺术创作追求以简胜繁、以轻写重,既蕴含着传统没骨绘画的重要品质,也显现了当代画家在继承和延展传统绘画时融入现代审美的文化策略。

 

霍春阳在写生

 

霍春阳指导学生创作

霍春阳,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李庄乡李庄村,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历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国内森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大中华学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画院院外画师、天津青年美协顾问、荣获天津高校名师称号。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烟台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担任北京大学国学社专家顾问。天津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

作品欣赏

 

《秋色灿烂》

孙其峰

软片·设色纸本

136×68cm

款识:辛未秋其峰

印文:孙 其峰之鈢

 

《麻雀》

孙其峰

软片·设色纸本

68×46cm

款识:其峰写于津一

印文:其峰

 

《兰石图》

孙其峰

软片·设色纸本

68×46cm

款识:乙酉冬日其峰写意于归远小楼

印文:其峰印信 归远小楼

 

‌青山绿水映斜阳,双鹿悠然入画堂。‌

角如灵木生祥瑞,步若轻云过翠峰。

福运相随春意暖,禄星相伴岁华浓。

愿祈人间多此景,福禄双全乐融融‌。

 

《福禄双雀图》

孙其峰 霍春阳(合作)

镜心·设色纸本

67×49cm

款识:其峰春阳合写于京华

印文:孙 春阳鈢新

 

‌独枝傲立雪山邻,一尽朔风千岫贫。

寒雀悠然时有数,盈盈杪节孕来春。

 

《鸣春图》

孙其峰 霍春阳(合作)

镜心·设色纸本

67×45cm

款识:春阳其峰合画

印文:霍 其峰信手

 

晓寒未褪蕊初匀,三羽新茸跳老椿。

尾点琼英争树暖,喙梳玉屑斗眉颦。

风过忽作连环语,日起犹贪半寸春。

莫笑寒禽无别趣,人间谁似这般真?

 

《梅枝栖雀》

孙其峰 霍春阳(合作)

镜心·设色纸本

65×44cm

款识:其峰春阳合画

印文:孙 春阳鈢印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

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双雀》

孙其峰 霍春阳(合作)

镜心·设色纸本

67×44cm

款识:戊午年其峰春阳合写

印文:孙 霍春阳印

 

并蒂连技朵朵双, 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 片影分飞最可伤。

 

《梅石鸳鸯图》

孙其峰 霍春阳(合作)

镜心·设色纸本

65×44cm

款识:其峰春阳合写

印文:霍春阳印

 

鸟雀争枝探石榴,红珠欲坠惹双眸。

可怜未熟先遭扰,空使园翁恼不休。

 

《多子多福》

孙其峰 霍春阳(合作)

镜心·设色纸本

68×45cm

款识:其峰春阳合写

印文:孙 霍春阳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满枝头》

孙其峰 霍春阳(合作)

镜心·设色纸本

68×45cm

款识:其峰春阳合作

印文:其峰信手 霍

 

松鼠林间跃,毛茸尾若蓬。

目灵寻果栗,爪利跃枝丛。

 

《松趣图》

孙其峰

镜心·设色纸本

49×35cm

款识:其峰写于津沽

印文:其峰

 

斜枝饱风雪,疏花淡冰玉。

一鹊忍清寒,居然伴幽独。

 

《卧雪》

孙其峰

镜心·设色纸本

46×22cm

款识:其峰写

印文:孙

 

爱听琳琅戛素秋,恶闻啁哳绕枝头。

若教爱恶浑无迹,须向天机静处求。

 

《虚心自持》

霍春阳

软片·设色纸本

68×46cm

款识:岁次己丑冬月春阳作于天津

印文:霍压 春阳

 

《湘妃出水》霍春阳

软片·设色纸本

77×44cm

款识:己亥春阳作

印文:霍春阳

 

红梅但觉飞香久,绿草何曾借雨生。

双燕翅如迎晓日,百花心更望清明。

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

 

《晴日催花暖欲燃》

霍春阳

软片·设色纸本

68×46cm

款识:岁次丁酉春阳作

印文:霍压 春阳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花》

霍春阳

软片·设色纸本

68×46cm

款识:己亥春阳作

印文:霍压 春阳

 

《澹泊生涯》霍春阳

软片·设色纸本

88.8×49.4cm

款识:戊戌春阳作

印文:霍春阳

 

聊闲小雀站高枝,赏雪听风似有诗。

啄过新红尤兴奋,叽喳掉落有清词。

 

《孤霜红熟》

霍春阳

软片·设色纸本

68×46cm

款识:岁次丁酉冬春阳作于天津美术院

印文:霍压 春阳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

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春涧啼鸣》

霍春阳

软片·设色纸本

68×46cm

款识:丁亥春阳作 两千零七年春阳又题

印文:春阳鈢印 霍压 春阳

 

《西子新妆》霍春阳

软片·设色纸本

78×45cm

款识:甲午春阳作于一得楼

印文:霍春阳

 

袅袅凉风度竹枝,卷荷翻雨落盆池。

疏帘小簟清如水,正是南窗梦觉时。

 

《清夏图》

霍春阳

软片·设色纸本

68×46cm

款识:己丑夏月春阳作

印文:霍压 春阳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风定莲塘自在香》

霍春阳

软片·设色纸本

68×46cm

款识:己丑冬月春阳

印文:霍压 春阳

分享到:
文化视角

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特别关注

新闻推荐